略說: 甲金文從「
水」從「
舟」,「
舟」亦是聲符。象舟浮行水上之形(楊樹達),是「
汎」、「
氾」、「
泛」的初文(何琳儀、湯餘惠)。本義是泛舟。
65 字
詳解: 甲骨文或在「
舟」下加從象雙手形的「
廾」,疑象推舟入水。在汎舟中流之前,必須將船隻從岸邊淺水推入水深處,此字形正象推舟之形(湯餘惠)。金文的「
水」形或簡化為一曲筆。金文或加從「
辵」,以強調前行的動作。或加從「
宀」,以專門表示「復逆」、「逆復」之「
復」,詳下文。叔䟒父卣的「
舟」旁訛變為豎「
目」形。「
舟」、「
汎」、「
氾」、「
泛」聲可通,「
舟」屬幽部,「
汎」屬侵部,「
氾」、「
泛」屬談部,侵、談二部古音相近,裘錫圭指出,幽、侵曾有陰陽對轉關係。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泛舟,《合集》20273:「今日王洀,不鳳(風)。」表示今日王泛舟,沒有風。
金文用作水名,啟乍且丁尊:「啟從王南征,逯山谷,在洀水上。」《方言》:「逯,行也。」表示啟跟從周王南征,經過山谷,來到洀水。金文或加從「
辵」、「
宀」,讀為「
復」,常見於「逆[辶舟]」、「逆[宀洀]」一語,即「逆復」,表示諸侯臣僚面見君主上奏國事,引申為面君奏事者(湯餘惠),從「
宀」表示在朝廷中面奏君主。叔䟒父卣:「用鄉(饗)乃辟軝侯逆[宀洀]出内(入)事(使)人」,意謂用來宴饗你的君主軝侯的奏事官員和出入奔走的使者。此外,金文還有「逆衍」一詞,裘錫圭讀為「逆延」,認為是王派來迎接延請臣下的使者。
金文的「逆復」,古書作「復逆」,《周禮.太僕》:「掌諸侯之復逆」,《小臣》:「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御僕》:「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復」。《宰夫》:「叙群吏之治,以待賓客之令,諸臣之復,萬民之逆。」鄭玄注:「復之言報也、反也,反報於王,謂於朝廷奏事,自下而上曰逆,逆謂上書。」
660 字
相關漢字: 水,
舟,
汎,
氾,
泛,
廾,
辵,
宀,
復,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