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6
(9)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B4 80
大五碼 CF7C 
倉頡碼 水竹月卜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1612;(二版)1727  
康熙字典 547 
Unicode U+6D00
GB2312  
四角號碼 3714.0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pn  zhu    
小篆
金文
字例: 7/9
(部件樹)
其他: ,
甲骨
字例: 1/5
(部件樹)
其他: ,
簡帛文字
其他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亦是聲符。象舟浮行水上之形(楊樹達),是「」、「」、「」的初文(何琳儀、湯餘惠)。本義是泛舟。
65 字

 詳解: 甲骨文或在「」下加從象雙手形的「」,疑象推舟入水。在汎舟中流之前,必須將船隻從岸邊淺水推入水深處,此字形正象推舟之形(湯餘惠)。金文的「」形或簡化為一曲筆。金文或加從「」,以強調前行的動作。或加從「」,以專門表示「復逆」、「逆復」之「」,詳下文。叔䟒父卣的「」旁訛變為豎「」形。「」、「」、「」、「」聲可通,「」屬幽部,「」屬侵部,「」、「」屬談部,侵、談二部古音相近,裘錫圭指出,幽、侵曾有陰陽對轉關係。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泛舟,《合集》20273:「今日王洀,不鳳(風)。」表示今日王泛舟,沒有風。

  金文用作水名,啟乍且丁尊:「啟從王南征,逯山谷,在洀水上。」《方言》:「逯,行也。」表示啟跟從周王南征,經過山谷,來到洀水。金文或加從「」、「」,讀為「」,常見於「逆[辶舟]」、「逆[宀洀]」一語,即「逆復」,表示諸侯臣僚面見君主上奏國事,引申為面君奏事者(湯餘惠),從「」表示在朝廷中面奏君主。叔䟒父卣:「用鄉(饗)乃辟軝侯逆[宀洀]出内(入)事(使)人」,意謂用來宴饗你的君主軝侯的奏事官員和出入奔走的使者。此外,金文還有「逆衍」一詞,裘錫圭讀為「逆延」,認為是王派來迎接延請臣下的使者。

  金文的「逆復」,古書作「復逆」,《周禮.太僕》:「掌諸侯之復逆」,《小臣》:「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御僕》:「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復」。《宰夫》:「叙群吏之治,以待賓客之令,諸臣之復,萬民之逆。」鄭玄注:「復之言報也、反也,反報於王,謂於朝廷奏事,自下而上曰逆,逆謂上書。」
660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88
洀桓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字

p8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水波紋
詞類 英文意義
n. waves
v. floating on board a ship
瀏覽次數: 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