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厂 (包括子部件) 共 24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厂 | 金文中從「厂」的字應該是從「石」的省形(參金文形義通解、季旭昇),例如「段」、「原」、「厚」等字。甲骨文的「石」是指山石,所以《說文》訓「厂」為「山石之厓巖」。另外,「厂」與象屋形的「广」本不同字,然而兩者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故金文偏旁偶有互作。 《說文》:「厂,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厈,籀文從干。」 「厂」、「厈」、「岸」古本一字,「厂字本象石岸之形。周秦或加干為聲符作厈,後又或於厈上加山為意符作岸,故厂、厈與岸實為一字。」(高鴻縉《中國字例》),參見「厈」、「屵」、「岸」。 | ||||||||||||
匹 | 金文用作量詞,計算馬的單位。師克盨:「馬四匹」。又表示輔佐,史牆盤:「逨匹厥辟」,表示輔弼周王。 《說文》:「四丈也。从八匸。八揲一匹,八亦聲。」 | ||||||||||||
反 | 金文通讀為「返」,表示返回、歸還,善父山鼎:「反(返)入(納)堇(瑾)章(璋)。」又表示背叛,白懋父簋:「東尸(夷)大反」。又通假為「鈑」,表示金鉼,九年衛鼎:「帛(白)金一反(鈑)」。《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又用作人名和地名。 《說文》:「反,覆也。从又,厂反形。𠬡,古文。」 | ||||||||||||
石 | 金文承甲骨文,從厂從口。金文用作重量單位,重一百二十斤,[妾子]𧊒壺:「冢(重)一石三百卅九刀之冢(重)。」「通作「祏」,表示宗廟裏藏神主的石室,如父辛卣:「石(祏)宗」。又用作人名等。 《說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屬皆从石。」《說文》小篆從○,不從口。以○象石頭之形,與古文字不合。《康熙字典》小篆改從口,與古文字同。段玉裁注:「或借為碩大字,或借為䄷字」。 戰國秦漢文字,「石」同音通作「碩」,《漢書.律歷志》:「石者,大也。」《馬王堆.易》:「石果不食」,傳世本《易》作「碩果」。 「石」作為重量單位,其後《說文》作「䄷」,云:「䄷,百二十斤也。」桂馥《義證》云:「䄷,今省作石,讀為擔。」《楚辭.九章.悲回風》:「重任石之何益」王逸注:「石,一作秙。」洪興祖補注:「秙,當作䄷,音石,百二十斤也。」 | ||||||||||||
厎 |
| 後來「厎」引申為磨礪、鍛鍊,《文選.鄒陽〈上書吳王〉》:「聖王厎節脩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李善注:「厎,礪也。」 金文用作職官名,害簋:「官𤔲夷僕、小射、厎魚。」「厎」字陳夢家釋作「底」,認為「底魚」即刺魚、叉魚,是射魚之官。按金文從「厂」不從「广」,「厎」、「底」形音皆近,解釋「厎魚」為射魚之官,可作參考。《淮南子.時則》:「天子親往射漁」。《左傳.隱公五年》:「公矢魚于棠」,指魯隱公在棠地用弓箭射魚,反映古代射魚之俗。 古書或把「底」字訛寫作「厎」。如:唐代伍喬〈觀山水障子〉:「功績精妍世少倫,圖時應倍用心神。不知草木承何異,但見江山長帶春。雲勢似離巖厎石,浪花如動岸邊蘋。更疑獨泛漁舟者,便是其中舊隱人。」「巖厎石」即「巖底石」。又如:元代黄溍〈題松溪圖〉:「獨騎瘦馬走赤日,忽對畫圖雙眼明。想見髙人茅屋厎,石牀卧聽松風聲。秋風漸髙霜露白,松根茯苓已堪食。鬱紆遲暮祗自憐,卷圖還客三歎息。」「茅屋厎」即在「茅屋底」,此句指世外高人在茅屋底下臥聽松濤。 | |||||||||||
阪 |
| 金文用作人名,二十年鄭令戈:「右庫工師張阪」。《集韻》:「阪,或从土。」楚簡「阪」字加從「土」為意符。楚簡用作本義,表示山坡,《上博楚竹書四.曹沫之陳》:「行𡋴淒(濟)[障土](障)」,表示經過山坡,渡過河岸(李零)。 | |||||||||||
宕 |
| 甲骨文用作地名,如《合集》29256:「田于宕,其用茲卜。」 金文「宕」通作「度」,表示揣度,例如[冬戈]簋「休宕(度)氒(厥)心」,表示善於揣度、揆度他的心意。(沈培)又表示估量、計量,如五年琱生簋:「公宕(度)其參,女(汝)則宕(度)其貳。」意謂公估量其中的三份,你則估量其中的兩份。(李學勤、沈培) 「宕」又讀為「格鬥」的「格」(本字為「挌」),表示擊的意思。(沈培)例子如不𡠧簋:「女(汝)㠯(以)我車宕(格)伐[广敢](玁)允(狁)于高陶」。」「玁狁」是外族,銘文的意思是以車攻伐玁狁。 「宕」在傳世文獻中又通「蕩」,表示流動,如三國魏曹植〈七哀〉:「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也表示放縱,如《後漢書.孔融傳》:「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李賢注:「偏宕,偏邪跌宕,不拘正理。」 「宕」後還表示拖延,如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2回:「總理出了一會神,道:『再去拿一佰吊來。這一佰吊暫時宕一宕,我再想法子報銷。』」又表示懸掛,如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3回:「其時正在隆冬天氣,有的穿件單外褂,有的竟其還是紗的,一個個都釘著黃線織的褂子,有些黃線都已宕了下來。」 | |||||||||||
沰 | 金文從「水」,「石」聲,「石」字中間添加兩橫,與戰國竹簡文字和汗簡古文形同,參見「石」字。鄧尹疾鼎:「鄧尹疾之沰[沱皿]」,「沰[沱皿]」是一種形制特殊的鼎(張世超)。 | ||||||||||||
返 |
|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返回,鄂君啟車節:「歲一返」。楚王酓章鐘:「返自西陽」。 中山王圓壺字形從「彳」從「反」,與《說文》古文字形相同。表示反而、反倒,中山王圓壺:「𢓉臣其宔(主)」。 《說文》:「返,還也。从辵从反,反亦聲。《商書》曰:『祖甲返。』𢓉,《春秋傳》返从彳。」 | |||||||||||
侯 | 甲骨文表示侯伯、諸侯。金文表示諸侯外,還用作人名。令方彝:「眔百工,眔者(諸)侯:侯、田(甸)、男,舍四方令(命)。」 《說文》:「春饗所射侯也。从人;从厂,象張布;矢在其下。天子射熊虎豹,服猛也;諸侯射熊豕虎;大夫射麋,麋,惑也;士射鹿豕,爲田除害也。其祝曰:『毋若不寧侯,不朝于王所,故伉而射汝也。』𥎦,古文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