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囗 (主部件) 共 14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國 | 從「囗」的「國」見於西周,金文用作本義,彔卣:「淮尸(夷)敢伐內國」。蔡侯鐘:「建我邦國」。 戰國竹簡和漢帛書也表示國家,《上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13:「它(施)及四國」。《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第200行:「樂則有德,有德則國家與〈興〉。」《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10行:「不利於國,且我憂之。」《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第233行:「國家昏亂,安有貞臣。」《老子.第十八章》:「國家昏亂,有忠臣。」 | ||||||||||||
圍 |
| 「圍」也表示防守。《公羊傳‧莊公十年》:「戰不言伐,圍不言戰。」何休注:「以兵守城曰圍。」 「圍」可表示包裹或環繞。《易‧繫辭上》:「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宋王安石〈陰漫漫行〉:「少留燈火就空床,更聽波濤圍野屋。」 「圍」還表示周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4本第3摺:「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裏。」 打獵的圍場也稱作「圍」。晉張協〈七命〉:「於是撤圍頓罔,卷旆收鳶。」 「圍」也表示用土石或樹木等構成的防禦設施。《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敕軍營更築嚴圍。」 「圍」還是指圍田。《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年》:「廬州管下亦有三千六百圍,皆瀕江臨湖,號稱沃壤。」 「圍」亦表示計量周長的單位,《墨子‧備城門》:「木大二圍。」後用作量詞,《紅樓夢》第5回:「木上懸着一圍玉帶。」 | |||||||||||
圖 | 一說字象以「囗」圍繞鄙邑繪畫地圖之意(何琳儀)。「圖」後泛指一切圖籍。《說文》:「圖,畫計難也。从囗从啚。啚,難意也。」按圖謀畫計為「圖」的引申義,因為古人有謀畫之事往往要借助圖籍,因此「圖」又從圖籍引申有謀畫的意思。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版圖,宜侯夨簋:「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圖」。又指謀畫,中山王兆域圖:「又(有)事者(諸)官圖之。」《爾雅.釋詁》:「圖,謀也。」另,「圖」又用作人名。 秦簡「圖」多表示圖謀,《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2:「凡治事,敢為固,謁(遏)私圖」,全句指凡管理政務,敢於做堅持己見的人,制止私謀。 | ||||||||||||
鄙 | 「鄙」之初文作「啚」,參見「啚」。《說文》:「五酇爲鄙。从邑啚聲。」段玉裁注:「今則鄙行而啚廢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