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爪 (主部件) 共 29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臾 | 甲骨文意義不明,《合集》1107:「臾用王」,何琳儀引《集韻》認為「臾」表示善,但沒有詳解。 金文用作人名,師臾鐘:「師臾其萬年永寶用亯(享)。」「師」是官名,一種軍事長官,「臾」是人名,意謂師臾萬年永遠珍重此鐘,用來享祭,祭祀祖先。 戰國竹簡指古代陰陽家的一種占卜術,《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35正:「禹須臾」,《後漢書.方術傳》:「須臾」,李賢注:「須臾,陰陽吉凶立成之法也。今書《七志》有《武王須臾》一卷。」(參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日書中的「須臾」是一種占卜術,稱為「禹須臾」或「武王須臾」,是把這一類占卜術假託於禹或武王,可能表示與禹或武王有關,或者是起源於禹或武王的占卜。 漢帛書通假為「萸」, 《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271行:「薑、椒、朱(茱)臾(萸)」。「茱萸」是植物名。香氣辛烈,可入藥。古俗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佩帶茱萸能祛邪辟惡。 | ||||||||||||||||
采 | 甲骨文用作紀時名詞,「大采」即日初出之時,「小采」即日落之時。金文表示采邑,中方鼎:「乍(作)乃采」,表示作為你的采邑。《韓詩外傳》:「古者天子為諸侯受封,謂之采地。」又用作人名。 | ||||||||||||||||
保 | 金文「爪」形後省為一撇(丿)。唐蘭說:「抱者懷於前,保者負於背……襁褓者古亦以負於背」。《尚書.康誥》:「若保赤子」。按今天婦女仍有用布帶負小孩於背上。粵語「生保人」原意是指甚少背負小孩的外人,後來才引申指陌生人。 甲骨文用引伸義,表示保佑、佑護,「貞乙保黍年」、「貞黃尹保我事」。又表示神靈名,「侑報于保」。又用作地名。 金文與甲骨文形同,反手之形後與人分離,成為「子」右下一撇,為保持勻稱,又於左邊加一撇,成「保」字形。甲金文或加「玉」旁,「玉」乃寶貴之物,為人所珍重保存。 金文用法有五:一,保佑,毛公鼎:「臨保我有周」,十年陳侯午敦:「保有齊邦」。二,守衛,保護:克鼎:「肆克龏保氒辟龏王」。三,珍重收藏,與「寶」同,蔡侯盤:「子孫蕃昌,永保用之」。四,音近通假作「寶」,格伯簋:「鑄保(寶)𣪕」。五,職官名,金文多稱「太保」,是周王的輔弼重臣。《史記.周本紀》:「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戰國簡帛又音近通作「袌」、「褒」、「報」等。 《說文》:「保,養也。从人,从𤓽省。𤓽,古文孚。𤓽,古文𠈃。𠊻,古文𠈃不省。」段玉裁注:「𠈃,養也。賈誼說大師大傅大𠈃曰:『𠈃者,𠈃其身體』。按𠈃全、𠈃守皆其引伸之義。〈南山有臺〉傳曰:『𠈃,安也』。」 | ||||||||||||||||
叚 | 金文通讀為「嘏」,表示福祉,克鐘:「用匄屯(純)叚(嘏)永命」,《詩.魯頌.閟宮》:「天錫公純嘏」鄭玄箋:「受福曰嘏」。又通讀作「瑕」,表示過失。曾伯陭壺:「為德無叚(瑕)。」又通讀作「胡」,疑問副詞,曾伯簠:「叚(胡)不黃耇,萬年眉壽無疆?」文獻或作「遐」,《詩.小雅.南山有臺》:「遐不眉壽?」又表示可能,是表示情態的助動詞,師㝨簋:「今余弗叚組(沮)」即我不可能敗壞(參沈培)。 | ||||||||||||||||
帥 |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表示率領,又表示遵循、效法,𤼈鐘:「𤼈不敢弗帥且(祖)考秉明德」,師虎簋:「今余隹(惟)帥井(刑)先王令」。表示效法先祖的德行,遵循先王的命令。 「帥」亦作「帨」,《說文》:「帥,佩巾也。從巾、𠂤。帨,帥或從兌。又音稅。」參見「帨」。 | ||||||||||||||||
為 | 戰國楚文字或省去大象的身體,剩下「爪」形和大象的頭部和長鼻。 甲骨文表示做事,《合集》15189:「王為巳(祀),若。」意謂商王舉行祭祀,順利。又用作人名。 金文表示製作,歸父敦:「魯子中(仲)之子歸父為其善(膳)敦」,「敦」是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善」讀作「膳」,表示飲食;銘文說歸父製造盛載食物的敦。又表示作為,中山王方壺:「為人臣而𢓉(反)臣其宔(主),不祥莫大焉。」意謂作為臣子,反以君主為臣,是莫大的不祥。又通假為「媯」,用作姓氏,參見敶子匜。 戰國竹簡表示做,《上博竹書三.彭祖》簡3:「敢昏(問)為人」,意謂詢問做人的道理。又表示治理,《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4-15:「古之為邦者必以此」,「為邦」即治理國家。又表示成為,《清華簡二.繫年》簡31:「晉獻公之婢(嬖)妾曰驪姬,欲其子奚齊之為君也。」意謂晉獻公的愛妾驪姬,希望她的兒子成為國君。《清華簡二.繫年》簡78:「取(娶)以為妻。」《清華簡二.繫年》簡101:「晉與吳會(合)為一,以伐楚。」又表示作為,《上博竹書六.天子建州甲》簡3:「不媺(美)為媺(美)」,即以不美為美。又表示「是」,《清華簡一.耆夜》簡1-2:「縪(畢)公高為客,卲公保睪(奭)為夾(介),周公弔(叔)旦為宔(主)。」簡文說畢公高是客,召公奭是協助賓客行禮的儐相,周公叔旦是主。 《說文》:「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𦥮(𢏽),古文為象兩母猴相對形。」許慎根據訛變了的字形立說,其釋形不正確。 | ||||||||||||||||
爯 | 甲骨文表示稱述,「爯冊」,即稱述冊命。又用作本義,表示舉,「爯珏」,即舉起玉來獻祭。金文表示舉,衛盉:「爯旂」即舉起旗幟。表示設立,卯簋:「余懋爯先公官」。又表示稱揚,㝬簋:「爯(稱)盩先王宗室」。 《說文》:「并舉也。从爪,冓省。」段玉裁注:「凡手舉字當作爯,凡偁揚當作偁,凡銓衡當作稱,今字通用稱。」 | ||||||||||||||||
爰 | 「丨」有竪立、平放、傾斜、弧形等,羅振玉謂象玉瑗之形,側視作「丨」,正視為「O」;高鴻縉謂「象二手執繩牽引」;李孝定釋「象二人相引之形」;按「丨」構形初義不明,就甲骨字形觀之,高說較合理,本義為援引。《說文》:「引也。從𠬪、從于」。後期金文上方之手形漸變為爪形,「爰」字於兩手間漸增筆畫,至小篆,兩手所持之物逐漸變化成「于」形,已非本意。「爰」又借為發語詞、連詞,表示於是,久借不歸,後增「手」造「援」字表示援引之義。另外,由於音近,卜辭中「爰」又通「換」,有變易之義。如《書.盤庚》:「我王來,既爰宅于茲」,「爰」讀為「換」,表示遷居,卜辭有「爰東室」,意同。《小爾雅.廣詁》:「爰,易也。」(參姚孝遂) 金文「爰」亦用為連詞,表示於是。而「爰」、「寽」形近易訛,皆是重量單位,典籍作「鍰」,「鍰」、「鋝」通用。《說文》:「鍰,鋝也。」另參「爭」。 | ||||||||||||||||
奚 | 「奚」象以手牽帶奴隸的髮辮,本義是奚奴,罪隸。《說文》:「奚,大腹也。从亣,𦃟省聲。𦃟,籒文系字。」按把「奚」解釋為大腹,並不符合古文字構形本義。 甲骨文「奚」指地名,《合集》37474:「王田奚,往來亡(無)災。」全句指王到奚地田獵,往來都沒有災禍。甲骨文中「奚」又指人牲,《合集》19771:「王㞢(侑)三奚于父乙」,王用三個人牲對父乙進行侑祭。 金文「奚」指女奴隸,亞乍父癸角:「王易(賜)𦯞(服)亞唬奚、貝」,指王賞賜給服從的亞族的唬女奴、貝幣。《周禮.春官.序官》:「奚四人。」鄭玄注:「奚,女奴也。」《說文》:「㜎,女隸也。」另「奚」亦用作人名與族氏名。 傳世文獻「奚」字多假借作疑問代詞,《小爾雅》:「奚,何也。」《國語.吳語》:「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請問戰奚以而可?」 另「奚」可通假作「雞」,《淮南子.主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群書治要》、《意林》引「雞」作「奚」。 | ||||||||||||||||
婁 | 「婁」表示空、疏。《說文》:「婁,空也。」如《管子.地員》:「五觳之狀婁婁然,不忍水旱。」尹知章注:「婁婁,疏也。」《釋名.釋宮室》:「樓,言牖戶諸射孔婁婁然也。」 「婁」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乃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二宿。《廣韻.侯韻》:「婁,星名。」如《呂氏春秋.有始》:「西北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淮南子.天文》:「太陰在巳,歲名曰大荒落,歲星舍奎、婁,以四月與之晨出東方,角、亢為對。」 「婁」表示牽、拉。《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毛傳:「婁,亦曳也。」又表示繫、拴。《春秋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且夫牛馬,維婁委己者也而柔焉。」何休注:「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婁」是傳說中的獸名。《韓詩外傳.卷五》:「北方有獸,名曰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 「婁」通「屢」,表示多次。如《詩.周頌.桓》:「綏萬邦,婁豐年。」孔穎達疏:「武王誅紂之後,安此萬邦,使無兵寇之害;數有豐年,無飢饉之憂。」《郭店簡.成之聞之》簡5:「是古(故)畏(威)備(服)型(刑)罰之婁(屢)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