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和」網上公開講座

Date

2020 年 9 月 19 日 - 2020 年 12 月 14 日
Expired!

Labels

2020

「修和」網上公開講座是繼同年7月召開的「公義修和與寬恕」研討會後,就相關主題舉行的每月講座。在這四次的講座中,講者從教宗方濟各、聖經及亞洲文化資源等角度探討公義與修和; 在個人靈修成長裡如何能逐漸明白痛苦的救贖意義; 以及從一個更高的生態視角看靈修與俗世生活的關係。

Pope Francis’ Global Vision for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2020年9月19日/英語)重溫

教宗方濟各的社會性和靈性信息召喚所有個人和企業的行動者,在思想和行為上採取徹底的方式來參與。方濟各逐步闡述一份「使命宣言」,明確表達了一些優先的目標,它們不僅針對基督徒組織,也是向社會、經濟和政治架構提出的。這些目標不應與旨在實現它們的方法論見解分開。

魏明德教授就教宗方濟各的通諭、宗座勸諭和其他文件作詮釋,使一眾行動者和各個傳統能夠善用和重新解讀。這樣的論解堅持認為,教宗方濟各提出的目標和方法論兩者同時是徹底的、有系統的和開放的,並因此組成一個「願景」,由大家一起分享它、豐富它和促進它。

  • 講者:魏明德神父(Prof. Benoit Vermander SJ;耶穌會士、上海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 回應:Prof. John Lagerwey(Research Professor of Centre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versity of Hong Kong)


亞洲基督宗教與中國經典的相遇:對話中建構神學
(2020年10月17日/普通話)重溫

在今天的社會,對話是否可能?對話是要說服對方?是檢驗真理?魏明德教授深入闡釋對話的種類和意義,並帶出亞洲神學之對話風格的主要洞見:對話是對話者的轉變,從而也是對現實本身的轉變。

  • 講者:魏明德教授(Prof. Benoit Vermander SJ;耶穌會士、上海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 回應:周景勳神父(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哲學部主任)


個人靈修成長裡的痛苦與救贖
(2020年11月14日/粵語)重溫

這次講座是要探討天主教傳統信仰裡對人類痛苦的回應,特別是集中在痛苦的救贖意義的問題上。講座的第一部分討論天主教的超性世界觀跟理解救贖痛苦的關係。在天主教傳統裡,痛苦被視為獲得聖化和救贖的途徑。但這種以奉獻苦難為救贖的信仰觀,在多方面與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相左。這是現今天主教徒的艱難處境。我們試圖以天主教的靈修傳統為基礎,從超性的角度闡述天主教徒在修德路途的掙扎,以及如何去明悟痛苦的正面意義。

講座的第二部分以一個有關天主教徒重症患者的質性研究為基礎,考察天主徒在嚴重疾病中經歷的痛苦、宗教困惑、靈修實踐,以致自我觀的轉變,是如何有助於了解救贖痛苦的意義。

  • 講者:阮曉桐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及  賀玉英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依納爵靈修與生態
(2020年12月14日/普通話)重溫

依納爵靈修不是一種靜態的靈修,而是一種行動的靈修,源自於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他將自己的心靈經驗撰寫成一本稱為《神操》的小冊子。在原則與基礎的提示下,《神操》幫助奉行神操的人開啟一趟內在的皈依之旅。《神操》最初只改變了依納爵一個人,最終卻持續地影響了整個世界。

對今日急劇惡化的生態環境,方濟各教宗將我們依賴生活的地球,列為窮人中最窮苦的一位。面對這位貧苦的地球母親,依納爵會做什麼呢?耶穌會士,早在1999年就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的問題是時代的重要訊號之一,逐漸開始有系統的關注和回應生態危機。他們不僅為會士們提供學術性的理論基礎與整體性的生態視野,還腳踏實地的與少數族群站在一起,呼籲生態正義。

  • 講者:Fr. Francis Xu(天主教神父)
  • 回應:伍維烈修士(方濟會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