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为本港觅地建房把脉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恩融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与德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剖析香港复杂的气候及城市通风状况。研究结果有助本港的城市规划者及建筑师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以完善城市规划及建筑物设计,尤其对政府现时需要觅地解决房屋短缺问题,可提供十分有用的参考。是项研究的规模及复杂程度是前所未见的,彰显了中大在城市研究方面的领导地位。是项研究获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德国与香港合作研究计划及优配研究金资助。
研究团队利用德国研究人员开发的先进电脑模拟技术,配合当地的国家超级电脑(相等于超过100,000桌上电脑同时操作),对香港复杂的气候及城市通风状况进行研究,尤其集中分析日间的情况。以往从未有研究利用如此高解像度去分析一片大的城市范围,其复杂程度亦前所未见。研究所得的数据可让研究员更深入了解香港城市的通风环境,例如海风如何促进城市通风,以及在阳光猛烈的日子, 城市内的通风情况。这些准确资讯对于寻找合适的发展土地,规划建筑密度及设计结构布局等有重要作用。
可持续城市生活的重要
房屋短缺一直是香港面对的难题之一。政府最近亦努力尝试增加土地供应以兴建住宅。吴恩融教授认为,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不应忽视城市生活的长期可持续性。他表示:「在城市规划中,由科研及数据主导的决策过程十分重要。在急切寻找建屋土地的同时,我们亦应关注香港人的长期生活质素及可持续性。此尤其关乎气候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中大的研究人员正致力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了解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活环境带来的转变,牵涉学科包括地理、公共卫生及气象学等,共同预测香港的未来,希望为下一代带来启迪。」
中大对本港城市研究的贡献
自2003年沙士爆发后,中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研究香港的城市通风环境,以完善建筑物的设计及整体城市规划。沙士的经验,令市民醒觉建筑环境对健康的重要。阳光可以抑制细菌活动,新鲜空气亦可以稀释细菌,因此建筑师、城市规划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建筑行业的持份者,都应该将充足日光及通风作为建屋的首要考虑。
2006年,吴教授领导的团队协助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署完成「空气流通评估方法研究」,以回应沙士爆发后市民对都市空气流通问题的关注。报告中的所有建议均获政府接纳及采用,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政府又根据吴教授的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发出一份联合技术通告,要求所有政府工程遵守有关的评估准则,以确保设计不会对城市内的通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现时政府总部大楼设计中,中间留有空间的设计,就是考虑了通风的重要性。
2012年,中大团队利用有关热能及通风,以及在户外工作及行走的人体舒适度研究数据,为香港政府制定了用作城市规划的香港都市气候图。气候图提供了香港不同地区的规划建议,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些减轻市民不适的建议,令规划者更具体了解应如何及在何地发展。
吴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政府觅地建房提供了很有用的建议,因为并非所有土地皆适宜发展。新的发展计划亦需要谨慎评估及调节,以减低对周边空气流通及市民健康的影响。总括而言,我们已发展出一套技术,分析现时的通风环境,以协助当局更好地计划建筑密度及结构布局。」
在本港以外,中大研究团队运用了同一技术以协助邻近城市的规划,包括澳门、高雄、新加坡、武汉、西安等。研究同时加强了中大建筑学院的教学实力,其可持续与环境设计理学硕士在区内是首屈一指的,培育人才以设计更完善的高密度城市。详情可参阅:www.sustain-CUHK.info。
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席
承蒙姚连生先生之慷慨遗赠,中大设立了「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席」,以强化建筑学的科研实力,为香港、以至全球人类福祉作出贡献。建筑学院吴恩融教授获任命为首位「姚连生建筑学教授」,早前以「做必须做的事」为题作就职演讲。
讲座重温:
http://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id=179&s=
吴恩融教授简历:
http://www.cpr.cuhk.edu.hk/tc/events_speaker.php?1=1&id=10033
搜寻新闻稿
传媒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