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香港每年有約二萬五千人中風,當中超過三千人死亡。八成中風個案屬於缺血性中風類型,患者會因腦血管閉塞而導致腦細胞死亡。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何善衡心腦血管病中心首次同時使用腦血流監察器、連續性心功能兼血壓監察器及體外反搏器三種非入侵性儀器進行研究,證實體外反搏法有助缺血性中風患者提升血壓及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腦血流供應。
急性中風發病時,腦血管的自動調節系統功能受損。體外反搏法是一種無創性治療,方法是以氣囊袋捆綁在病人大腿、小腿和臀部,氣囊袋會隨心電圖的電波循環充氣和排氣。當心臟舒張時,氣囊會充氣,對肢體加壓促使遠端靜脈有序回流,以提高主動脈舒張壓;當心臟收縮時,氣囊便會排氣令下肢減壓,以減輕心臟負荷,驅使血液流向冠狀動脈、腦動脈和腎動脈等內臟器官,從而增強心臟功能。
由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管黃家星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進行研究,測試體外反搏法對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對象為32名平均68歲、有中等程度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的中風患者,他們平均於病發6天後接受體外反搏治療。研究期間,每名患者皆進行一次約9分鐘的腦血流檢測,並完成共35小時(每天一小時)的體外反搏治療。結果顯示,體外反搏法可顯著提高中風患者的血壓13%、增加心臟功能輸出量達74%和降低周邊血管阻力39%,而腦缺血一面及另一面正常的腦血管都可增加9%的血流量。另外,是次研究亦為20名健康老人進行相同的體外反搏治療以作對照,結果顯示他們的血壓提高了9%、心臟功能輸出量增加了67%、周邊血管阻力降低了30%,而腦血管的血流量則沒有改變。
中大的研究證實,體外反搏法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腦灌注及側枝循環血流供應,提升中風患者的康復速度,使更多病人有獨立生活能力。此項研究結果已刊載於2012年9月出版的美國權威科研雜誌《中風》。
搜尋新聞稿
相關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