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订阅   列印此页 列印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二日

中大领导ALK阳性肺腺癌研究证实
新标靶药成效超现时标准疗法两倍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领导的国际研究证实,一种新标靶治疗能将晚期ALK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延长接近两倍,同时可减低癌细胞转移至脑部的机会。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LK基因会产生一种蛋白质,有助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此项研究将为ALK阳性肺腺癌的治疗订立全新之国际标准。相关研究结果刚于2017年6月7日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伦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同日亦于2017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周年会议中向全球的肿瘤学者发表。 

新标靶治疗较标准疗法能延长无恶化期多15个月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此病。在本港,肺癌更是头号癌症杀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肺癌患者中,接近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有百分之五属ALK阳性个案。「Crizotinib」是现时治疗ALK阳性肺腺癌的一线标准疗法,但当病人开始呈抗药性后,医生会考虑使用「Alectinib」以缓解患者病情。Alectinib是较具效力的新一代 ALK抑制剂。此项为全球首个大型国际性研究比较这两种标靶治疗的功效。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兼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解释:「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初期都对Crizotinib有良好反应,但肿瘤通常在12个月内再度生长。此外,由于血液和脑细胞之间有天然的血脑障壁(Blood-Brain Barrier)阻隔毒性物质(包括化疗及标靶药)进入脑部,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与许多肺癌治疗药物一样,Crizotinib未能有效阻止癌细胞转移至脑部。」 

莫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于2014至2016年间将来自29个国家共303名从未接受治疗的ALK阳性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分别接受Alectinib及Crizotinib。结果发现病人接受Alectinib后,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超过25.7个月,是现时标准治疗(约10.4个月)的两倍多;此外,Alectinib的12个月无事故存活率为70%,Crizotinib则为50%。新疗法的副作用亦较低,能大大纾缓癌病征状及患者不适,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素。 

此次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Alectinib (152)

Crizotinib (151)

无恶化存活期 (中位数)

25.7 个月

10.4 个月

12个月无事故存活率

68%

49%

癌症扩散/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

12%

45%

新治疗特别有效控制及减低脑转移的机会 

研究团队更证实新标靶治疗比目前的标准治疗有更强穿透性,能进入患者脑部以杀死癌细胞,因此较目前的标准治疗更有效防止肿瘤扩散至脑部的,成效增加超过七成。 

莫教授形容是次研究结果非常重要及令人鼓舞:「此研究证明治疗ALK阳性肺腺癌的二线疗法较现时的一线治疗表现更卓越,表示以Alectinib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成为新的标准,相信有助患者活得更长和更好。」 

此项发现是莫教授继2014年证实标靶治疗较传统化疗更有效治疗晚期ALK肺癌患者后,在肺癌治疗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他另外又于2009年确立EGFR基因病变的一线治疗方案,并于2016年提倡相关的崭新治疗模式。基于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医学界可透过了解肺癌的基因图谱,针对不同的基因变异为病人度身订造治疗方案,进一步实践「个人化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理念,帮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和更长时间。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兼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左)发表晚期ALK阳性肺腺癌的新标靶治疗研究。图中及右分别为ALK阳性肺腺癌患者谭女士及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名誉)林国智医生。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兼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左)发表晚期ALK阳性肺腺癌的新标靶治疗研究。图中及右分别为ALK阳性肺腺癌患者谭女士及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名誉)林国智医生。

莫树锦教授
莫树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