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訂閱    列印此頁 列印
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七日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
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最近蒐集來自世界各地有關炎症性腸病在21世紀的數據,為全球首個相關的大型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西方國家近年的發病率趨向穩定,但其他地區包括亞洲的發病率卻明顯上升,其中本港的發病率於過去30年飆升近30倍,較日本、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的情況嚴重。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專家認為,炎症性腸病發病率上升的情況值得關注,醫學界應把握機會找出致病風險因素,以預防及治療此病症。相關結果昨日(10月16日)在著名醫學期刊《刺針》發表,並於美國奧蘭多舉行的世界腸胃病學大會上發布。 

炎症性腸病可致消化道發炎潰爛 威脅全球公共衞生 

炎症性腸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患者的消化道會發炎和潰爛。發病年齡一般介乎20至40歲,症狀包括大便帶血和黏液、腹瀉、腹痛、體重下降、發燒及消化道以外的器官如眼睛、皮膚和關節發炎等,症狀更會終身伴隨病人。患者一般需要用藥物控制病情,嚴重者則要接受手術治療。 

炎症性腸病過往於西方國家較為常見,例如北美及歐洲現時便分別有超過150萬人及200萬人受此症困擾,為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然而,近年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亞洲、東歐、非洲及南美等地區,炎症性腸病發病率也有上升趨勢,反映此症對全球公共衞生健康都造成威脅。 

中大聯同加拿大專家進行極全面系統性回顧 了解全球最新流行病學情況 

為了解炎症性腸病最新的全球流行病學情況,中大醫學院多名腸胃科專家包括校長沈祖堯教授、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以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的腸胃病專家及流行病學專家,進行了一項全面的系統性回顧。研究團隊蒐集1990年至2016年間,逾11,000份有關炎症性腸病的研究報告,並選出147份較具代表性的報告作詳細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炎症性腸病於21世紀開始出現流行病學轉移。自1990年起,西方國家的發病率和流行率保持平穩,但其他地區的發病率和流行率卻不斷上升,相信與西方文化的影響力增加,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的人民生活習慣改變有關。其中,本港最新的炎症性腸病發病率為每百萬人有26宗新症,相比鄰近地方嚴重: 

 

炎症性腸病新增個案(每百萬人)

南韓

78宗

廣州

33宗

香港

26宗

日本

25宗

澳門

24宗

台灣

13宗

新加坡

10宗

曼谷

6宗

對於炎症性腸病的流行病學模式轉移,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教授表示:「炎症性腸病發病率的上升情況值得關注,本港於1985年的發病率只是每百萬人有1宗新症,現時的數字已增加近30倍。由於此症病理成因未明,亦未有根治方法,我們相信於病例數目還未到頂峰之時,未來十年是找出此症成因及預防方法的黃金時間。」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醫學院副教授Gilaad KAPLAN醫生補充:「面對炎症性腸病的高流行率,西方國家的醫護人員將要面對的挑戰是如何為患者們提供高質量和具成本效益的護理。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興工業國家生活和飲食趨向西方化,炎症性腸病發病率迅速上升。因此,我們需要準備完善的臨床基礎設施和醫護人員來處理這種複雜而醫療成本極高的疾病。」 

中大團隊正進行多項跨地域及本地研究 以找出炎症性腸病風險因素

黃秀娟教授領導的團隊一直致力找出引致炎症性腸病的風險因素。除今次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合作進行這項全球最新及全面的系統性回顧外,中大早前亦公布由黃教授率領的團隊夥拍澳洲及中國內地多個科研中心,進行名為「ENIGMA研究-東半球炎症性腸病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項目,旨在找出炎症性腸病、尤其是克隆氏症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及飲食習慣之間的關連。

此外,研究團隊另正研究患有炎症性腸病的母親及嬰幼兒間的細菌傳播模式,以找出預防方法,有興趣者可瀏覽網頁https://www.cuhkibd.org/,或電郵至digestivehealth@cuhk.edu.hk了解更多詳情。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研究結果剛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針》發表。(左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總護士長程月玲女士,以及炎症性腸病患者沈小姐。
中大公布世界首個全球「炎症性腸病」於本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本港發病率於過去30年急升近30倍。研究結果剛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針》發表。(左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總護士長程月玲女士,以及炎症性腸病患者沈小姐。

沈小姐患有屬於炎症性腸病的克隆氏症。她期望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的研究成果,有望找出炎症性腸病成因及根治方案。
沈小姐患有屬於炎症性腸病的克隆氏症。她期望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團隊的研究成果,有望找出炎症性腸病成因及根治方案。

黃秀娟教授(左)指,炎症性腸病過往於西方國家較為常見,但近年亞洲地區的發病率卻有顯著上升趨勢,反映此症對全球公共衞生健康都造成威脅。
黃秀娟教授(左)指,炎症性腸病過往於西方國家較為常見,但近年亞洲地區的發病率卻有顯著上升趨勢,反映此症對全球公共衞生健康都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