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亞士匹靈(Aspirin)是用於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和輕微中風的最常見藥物,可預防病人再次中風,但存在嚴重出血風險,如胃腸道出血和腦出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30多國腦神經科專科中心領導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另一種名為替格瑞洛(Ticagrelor)的抗血小板藥物亦可有效預防中風復發。研究更顯示此藥物相對亞士匹靈可更有效預防缺血性腦中風,減低中風風險達13%。研究結果在本月於巴塞羅那舉行的歐洲中風組織周年會議和國際權威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中發表。
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俗稱「小中風」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和輕微中風通常是由於腦血管被短暫堵塞所致。病徵包括四肢無力或麻痺、面部肌肉無力、出現說話或視覺障礙。倘若此類患者未有及早接受評估及治療,約12% 病人會於三個月內出現更嚴重中風。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於上月就相關題材公布了一項國際研究,發現TIA病人及早由處理中風的專科醫生進行評估與提供適切治療,能將他們往後出現不同嚴重程度中風的風險降低七成。
同樣地,是次研究對象也是在出現病徵的24小時內接受藥物治療的小中風病人,以觀察兩種藥物預防再中風的效果。此項SOCRATES 研究數據來自全球33個國家、包括中大在內的674所腦神經科專科中心取得的13,000多位病人資料。在此13,000多位病人當中,包括97名香港人,有一半病人在出現小中風或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24小時內服用亞士匹靈,而另一半則服用新藥物,從而比較兩種藥物的效用,跟進期為三個月。
替格瑞洛比亞士匹靈更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結果顯示,有7.5% 服用亞士匹靈的病人會在用藥後出現中風、心臟病發作或死亡;而同樣情況出現在使用替格瑞洛病人身上的機會則為6.8%,風險率下降11%。此外,有6.6% 使用亞士匹靈的病人會在用藥後出現缺血性中風,使用替格瑞洛的則有5.9%,風險率下降13%。總括而言,相對亞士匹靈,替格瑞洛在預防中風、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事發率未有顯著幫助,但若獨立計算預防缺血性中風或所有中風事件,此藥則有較顯著效果。
莫慶堯內科醫學講座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教授補充:「替格瑞洛相對亞士匹靈的效用在四類病人身上尤其顯著。第一類是在已經服用亞士匹靈的TIA或輕微中風患者。他們可能需要比亞士匹靈更強藥力的抗血小板藥物。其他治療效果相對明顯的群組包括年齡小於65歲,亞洲人和在出現病徵12小時內接受治療的病人。」
改變生活習慣對預防中風同樣重要
香港每年有超過3,000名患者因TIA或輕度中風到公立醫院求診。以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例,每年便接收到230名懷疑TIA個案,以及550名輕度中風個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客座導師樊倩英醫生指出:「普遍用以預防再度中風的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如亞士匹靈。它能抑制血小板動脈聚集形成血塊。其他藥物包括他汀類藥物,能降低膽固醇或治療高血壓。而其他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方法包括不吸煙或節制飲酒、經常運動和監控飲食。我們應教育中風患者從生活生活方式入手以有效預防中風。」
黃教授表示有很多病人在出現小中風的24小時內會再中風,因此,他提醒大眾切勿諱疾忌醫,應盡快到急症室求診。他亦建議大眾可謹記口訣「談笑用兵」,只要突然發現以下中風徵兆,便應把握時間,及早接受評估與治療:
「談」講話時口齒不清;
「笑」笑時兩邊面不對稱;
「用」提高雙臂時半邊身無力;
「兵」不管徵狀是否短暫或有否改善, 請從速打999 安排救護車送院
搜尋新聞稿
相關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