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械人教學計劃獲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獎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學院設計、協助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兒童改善溝通及社交能力的機械人教學計劃(Robot for Autism Behavioral Intervention,簡稱RABI),昨天(3月29日)獲頒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智慧市民獎:優異獎」。
這項計劃由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透過應用人工智能機械人,促進患有自閉症的學前和學齡兒童的社交溝通技巧,並通過不同模擬情境,教導他們適當的表達方法,從而減少發生問題行為。計劃在2014年推出,獲得多間社福機構支持和合作推行,至今已有超過300名4至12歲的自閉症兒童參與。
自閉症兒童較容易接受機械人訓練
在本港,現時每年約有2,000名兒童確診患有自閉症(根據食物及衛生局於2017年3月發表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他們普遍有溝通和社交障礙,尤其在非語言溝通方面往往有困難。雖然人類治療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他們不是教導自閉症兒童的理想和唯一媒介。
蘇教授表示:「由於人有複雜的情緒和表情,自閉症患者往往不願意與人接觸。相反,他們對物件的興趣較高,而且社交機械人不帶情緒,能夠不斷重覆動作及說話而不會刺激自閉症兒童的感官。研究證明,利用機械人教學可以提升自閉兒童的學習專注力和降低焦慮水平,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以愉快的方式學習。社交機械人在教育自閉症兒童方面的應用,代表了醫學和教育技術應用的大革新。」
計劃初期利用電腦製作的機械人動畫影片,教導自閉症兒童辨認手勢,並以手勢傳達需要和感覺。到2016年首度引入「社交機械人」NAO,新增模擬情境及社交對話等訓練。此後,蘇教授的團隊推出了六項不同的介入計劃,幫助自閉症兒童提高他們的非語言溝通技巧,未來亦會引入多一款機械人PaPeRo。NAO和PaPeRo機械人會合演話劇,向確診自閉症的6歲以下學前兒童示範日常生活和學校內的適當行為,並解釋背後的原因及教導他們如何表現出來。此項新計劃獲創新及科技局轄下的創科生活基金撥款資助。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簡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於2006年成立,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策動,以表揚及推廣優秀的本地資訊及通訊科技發明和應用。中大的機械人教學計劃獲頒的「智慧市民獎」為今年新增獎項,目的是推動香港智慧共融、智慧樂齡和市民數據應用。
有關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成立於1963年,為一所享譽國際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中大位處於亞洲的中心地帶,一直秉持「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之使命。中大合共有九所書院,它們與大學相輔相成,提供以學生為本的全人教育和關顧輔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大學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連同研究院,共開設超過300個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中大各學院積極參與廣泛的研究領域,設有多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於優質的跨學科研究中各有專精。
中大在今年的「路透社:亞太區最具創新力大學」(Reuters: Asia Pacific region’s most innovative universities)排名中,再次在香港區位列榜首,整體排名第27位。 中大一直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目前在全球各地有超過750個獲授權的專利項目,大部分已經與業界達成合作協議,把創新科技引入市場。單在2016-17年度,中大已申請了183個專利,以及有88項專利獲審批授權,涉及醫療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電訊及材料科學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