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結合療法」有助降低重性抑鬱症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近期一項研究顯示,一種結合「行為激活」和「靜觀」的心理治療可有助預防重性抑鬱症。研究團隊對出現輕度抑鬱癥狀的人士進行研究,以了解相關的結合治療對控制病情的效用。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了八星期結合療程的患者病情明顯改善,抑鬱癥狀得以緩解,亦有助減低患上重性抑鬱症的風險。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雜誌《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發表。
輕度抑鬱患者常見於社區
政府資料顯示香港有超過30萬名抑鬱症患者。衞生署亦指出,本港每100名成年人中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每10名長者便有一人有抑鬱徵狀,然而超過一半抑鬱症患者沒有尋求任何精神健康服務的支援。另有數據顯示接受醫院管理局精神科專科服務的抑鬱症患者數目,由2011/12年度的48,900宗,上升至2015/16年度的61,100宗,五年間上升25%。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心理及身體狀況作出評估,從而將他們識別為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別的抑鬱症。「輕度抑鬱」是指出現抑鬱癥狀但病情未被臨床確診為抑鬱症患者。此類患者在社區及基層醫療層面極為常見,患病率介乎15% - 25%。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仰山教授表示:「輕度抑鬱患者的常規護理是接受普通科醫生的密切監察或定期輔導。由於此類患者是演變成重性抑鬱症的高危群組,為他們尋找方法防止病情惡化極為重要。過往有研究提出『行為激活』能有效治療中度至重性抑鬱症,此外亦有人研究『靜觀冥想』能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因此,我們將兩者結合,並於患有輕度抑鬱癥狀人士身上進行測試。」
研究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具長期療效 重性抑鬱症發病率減半
「靜觀」協助練習者關注和接納當下的情緒、思想和身體感覺;而「行為激活」則有助增加正能量,傳達積極思想和美好的生活經驗。兩者相輔相承,有助調整個人情緒,接納自己及建立自信心。
研究團隊於2014年至2015年期間,於全港16間普通科門診,招募了231名輕度抑鬱成人患者進行研究。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115名患者接受行為激活及靜觀療法(BAM組),其餘116名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組),以作為對照。
BAM組的患者被分為九個小組,參與連續八星期、每節兩小時的心理教育和靜觀練習治療;常規護理組患者則繼續在普通科門診接受醫生的觀察。
參與者在治療前、治療八週後、五個月及12個月後接受研究人員的評估,以了解抑鬱癥狀的變化和重性抑鬱症的發病率。在治療12個月後,BAM組患者的病情有明顯改善,評估顯示他們的抑鬱癥狀在接受治療後持續減少。此外在治療完成12個月後,BAM組患者的重性抑鬱症發病率比常規護理組低逾一半。
|
BAM組 (115人) |
常規護理組 (116人) |
||
治療前 |
12個月後 |
治療前 |
12個月後 |
|
重性抑鬱症發生率 |
/ |
10.8% |
/ |
26.8% |
BDI-II評估分數 |
19.18 |
14.04 (-5.14) |
17.68 |
17.38 (-0.30) |
12個月後的評估亦顯示,BAM組患者不論在焦慮情況、生活質量或活動及環境適應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黃教授補充:「我們的研究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結合療法』能夠在基層醫療的環境中,幫助輕度抑鬱患者減輕抑鬱癥狀及預防惡化至重性抑鬱症。」
團隊計劃作進一步研究,了解相關結合治療能否在基層醫療環境下幫助重性抑鬱症患者。他總結:「參與本研究的醫護人員雖然只接受了40小時的培訓和臨床監督,但已可協助患者進行結合治療,顯示『行為激活及靜觀結合療法』是適用於基層醫療的簡易治療模式。」
搜尋新聞稿
傳媒報導
是日活動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日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日
二零二一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