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訂閱    列印此頁 列印
二零一零年二月九日

中大成立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
切合中國經濟開放對相關專才的需求



金融海嘯後,中國繼續開放金融體系以融入國際金融巿場。此時正是中國重新審視其金融政策,改革金融機構和有關運作模式的最好時機,以免重蹈引致金融海嘯的覆轍。當務之急是引入新思維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無論是公共和私營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皆須透徹掌握國際在政策制訂和變革管理方面的最佳實務。因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憑藉其研究實力和行政人員培訓經驗,為中國崛起成為全球金融中心貢獻力量。

研究所將根據它的研究成果,提出理念構思和政策建議,藉以協助中國在金融危機後開放金融體系。研究所還會開辦行政人員培訓計劃,加深學員對新發展的理解和專業知識,以及他們對全球金融和銀行業務的認識,這全都有助於中國開放金融體系。

中大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教研實力雄厚,足以應付全球金融巿場的新需求。除了所內學者外,研究所還邀請校內傑出教授和政策制訂者加入,參與研究和培訓人才,當中包括中大校長兼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教授、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兼中大博文講座教授莫理斯爵士和蒙代爾教授、中大經濟學系系主任宋恩榮教授、中大財務學講座教授楊瑞輝教授,以及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研究所首任所長由中大前副校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廖柏偉教授擔任。

廖柏偉教授相信,在這個「後金融海嘯」年代,研究所將發揮智庫作用,提供亟需的專業知識:「金融海嘯的發生,令西方有關金融制度建構和政府監管角色的理論及實踐受到質疑。有鑑於此,中國在開放其金融體制過程中,必須避免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惟甚麼才是可行之路,則仍有待探索。研究所將對此積極研究,試圖提供答案,並舉辦培訓課程傳授專識,貢獻國家的經濟發展。」

憑藉中大廣闊的人脈網絡,研究所邀得多名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學者及政策制訂者擔任短期訪問學人,參與研究及教授行政人員培訓課程,當中包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及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等。

行政人員培訓課程的對象主要為內地、本港及海外金融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或政府官員。課程內容涵蓋多個重要經濟議題,緊貼全球經濟及金融的最新發展,如2008年金融海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趨勢、企業管理的國際最佳實務等。每項課程擬於一至兩周內完成。

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的中大,自1963年創校以來,一直矢志擔當溝通中國與西方的橋樑。中國經濟體制正經歷重要變革,中大可憑藉其豐富經驗及相關專識,在這重要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促進國家發展。

廖柏偉教授
廖柏偉教授

搜尋新聞稿

專題


香港中文大學五十周年
香港中文大學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