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醫學院助理院長 (發展) 兼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陳英凝教授,以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可蔚教授今天 (9月7日) 榮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頒發2017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以嘉許她們分別於領導及推展災害及人道救援的教學與研究,以及採用嶄新教學方法教授臨床心理學的傑出成就。中大在於是次獎項合共三組得獎者中獲取兩獎,成績令人鼓舞。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表示:「我衷心恭賀陳英凝教授及蘇可蔚教授的卓越成就。陳教授於災害及人道救援方面不單具有豐富經驗及國際視野,她於多個相關項目充份展現其領導能力,並為本地學生、中大團隊帶來更多實踐及交流機會,擴闊學生視野及促進國際間相關機構的學術及經驗交流,大學以她的成就為傲。蘇教授是一個具遠見的年輕學者,她率先於臨床心理學課程引入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之餘,亦有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專科臨床技巧,其傑出成就,是一眾年青學者的典範。 」
陳教授及蘇教授均對獲獎深感榮幸。陳教授表示:「此項殊榮證明於本地高等教育引入災害及人道救援的知識傳承及研究獲得認同。能有如此佳績,並不是我一個人可以達到的,我衷心感謝與我一直奮鬥的團隊,以及一眾學生的支持,他們對災害及人道救援方面積極求知的精神,驅使我不斷努力。」蘇教授則表示:「是次獲獎令我非常鼓舞。我感謝學系仝人的支持,使我有信心於課堂上引進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加上同學們積極的意見回饋,亦是我工作的推動力。」
促進災害健康風險管理研究
於一般組別教學人員/團隊組別獲選的陳英凝教授於2006年加入中大醫學院前,已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工作超過十年。
陳教授於前線進行人道救援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她於本港高等教育界建立以實踐為本的公共衞生、災難及人道救援的研究,提高香港在國際減低災害風險學術研究上的角色。
陳教授成立及領導少數民族農村健康計劃,以及於2011年4月協助牛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成立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並出任研究所所長一職。該研究所旨在將災害對區內脆弱人群的負面健康影響減至最低,爲災害與醫療人道救援政策發展、計劃和應變,作研究、教育和社區知識轉移提供一個平台。陳教授強調建構學生知識,為本地學生開拓更多海外學習機會,亦為本地由教資會資助的高等院校帶來更多教學及研究上的合作機遇。陳教授透過其項目及學術界合作伙伴,建立龐大環球實地培訓網絡,把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應用於實際基礎和現實環境上,為本地學術界帶來巨大貢獻。
引入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於新晉教學人員組別獲獎的蘇可蔚教授於2012年加入中大心理學系,由於其傑出教學研究成就,曾獲中大2016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及2016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蘇教授把多年來於前線提供臨床心理服務的實戰經驗融合於教學和研究之中,一直致力於精神病理學和臨床心理治療的研究。蘇教授採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及評估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參與度,並與其任教的課程之重點學習目標接軌。
此外,蘇教授亦積極引進創新教學方法,使中大成為亞洲首間高等院校於臨床心理學的培訓課程引入親身練習/個人反省訓練模式。學生於課堂中會透過預先設計的一系列親身練習,把日後將應用於服務使用者的臨床治療技巧,率先應用於自己身上,以加深第一身的學習體驗;同時,學生會把他們於親身練習期間的經歷和感受,無論是正面或負面,定期寫成短文,以作出有系統的個人反省和評估。學生透過反覆進行親身練習及個人反省,不但能更有效地掌握相關的概念及臨床技巧,更對身為治療師及服務使用者的感受有更深刻的體會。這種訓練模式有助他們日後成為既有能力又具同理心的臨床醫生。
教育界的年度教學大獎
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在2011年推出,是本地教育界的年度教學大獎,以嘉許教資會界別中教學表現卓越的教師,以及表揚他們在院校內外為提升教與學質素所展現的領導才幹及所作出的學術貢獻。中大副校長兼統計學系教授潘偉賢、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兼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古明達教授、通識教育主任梁美儀教授、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署理主任趙茱莉博士,以及大學通識教育部副主任王永雄博士曾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