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订阅   列印此页 列印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大邓慧兰教授获颁香港人道年奖2013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邓慧兰教授今天(5月25日)获颁授香港人道年奖2013。该奖由香港红十字会与香港电台合办,旨在表扬在社会上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人道精神的人士。 

邓慧兰教授于九十年代开始从语言学角度研究香港手语及聋童学习手语和口语的情况。她发现社会人士普遍对手语存有误解,窒碍手语在聋童成长及聋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最终影响聋人在教育以至就业的平等机会。邓教授决心改善香港聋人教育模式,增加聋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期望除了纯口语的教育模式以外,也能为聋生提供以手语和口语为本的手语双语教育方案。 

邓教授为香港及亚洲聋人设立了手语研究及手语教学的文凭和高级文凭培训课程。这些由日本财团 (The Nippon Foundation) 资助的学员,毕业后就具备报考大学或成为专业手语老师的资格。已接受培训的部分香港聋人,现时已在中大兼教香港手语选修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香港手语能力及对聋人的认识。 

邓教授指,本港大部分聋童均在主流学校就读,即使在聋童学校,老师亦是以口语授课为主,不利于部分聋童学习。在2002至2006年,她与教育局合作尝试在一所聋童学校引进聋人导师,配合健听老师推行「手语双语教育」模式,课堂反应尤佳,学生中文水平亦见进步。 

邓教授一直致力为聋童教育及研究筹募经费,获康本健守博士资助进行聋童语言习得研究,又于2006年起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赞助,开展主流学校的手语双语共融教育方案,现有一所幼稚园和一所主流小学参与;加上婴儿手语班和幼儿中文阅读班,每年有七十多位聋童受惠。接著,在利希慎基金的支持下,更会有一所主流中学参与这教育方案,让聋学生与懂手语的健听学生一同成长学习。希望六年后,香港这首批在手语双语共融教育方案下培育起来的聋健学生能携手升读大学,而部份健听学生更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专业手语翻译员。 

邓教授表示:「这个奖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的每一位成员。没有他们,我就无法欣赏到手语所蕴含的丰富语言特性。我希望透过人道年奖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社会人士明白,语言,无论手语或口语,会影响聋人的个人发展和其自身价值。此外,除了支持发展不同层面的手语及口语支援服务外,我更希望大专院校能够共同寻找增加聋人接受大学教育机会的方案,以改善联合国认为香港仅有极少数残疾人士能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困境。」 

中大自创校之初,一直重视人文精神,致力培育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及贡献社会的心志;又鼓励同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各领域。邓教授将多年手语研究成果推展及应用于社区,提升巿民对聋健沟通、聋人教育、语言康复、聋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关注,推动社会共融,正好体现中大一贯的人文关怀精神。 

邓慧兰教授是中大第五位获得香港人道年奖的学者,之前四位获此殊荣的中大学者为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陈英凝教授及黄至生教授、矫形外科及创伤学荣休讲座教授梁秉中教授,以及建筑学院教授吴恩融教授。 

关于香港人道年奖 

由香港红十字会及香港电台合办的「香港人道年奖」是本港首个倡导人道精神的奖项。「香港人道年奖」于2007年设立,是目的为表扬在社会上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人道精神的人士,并藉著各得奖者的故事,推动人道精神这普世价值,把人道意识带入社会各阶层。

 

邓慧兰教授(左二)获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傅小慧女士(右二)颁授香港人道年奖2013,并与两位提名人陈文玉女士(右一)和朱君毅先生合照。
邓慧兰教授(左二)获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傅小慧女士(右二)颁授香港人道年奖2013,并与两位提名人陈文玉女士(右一)和朱君毅先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