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小學推動全人發展模式
推動全人發展的理念框架與策略
計劃就過去三年協助本地中、小學發展全人教育的經驗,發展了「全人發展綜合教育框架」(Experience-Affective-Cognitive-Action (EACA) Model)。框架嘗試整合學生在自主學習、服務學習、體藝培育三方面的學習經驗和思維歷程,提出推展全人發展的重要元素,讓學界作參考及借鏡。
全人發展綜合教育框架
推動全人發展的「實踐策略」及「持續發展策略」
總結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計劃歸出本地中、小學可從以下四個層面推動全人發展:
實踐策略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SSI)
學校若要持續推動全人發展,可參考以下發展策略:
持續發展策略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SD)
全人教育發展指標
學校可參考以下指標,以檢視全人發展現況及成效:
以推動全人發展為焦點的校本支援策略
在本地中、小學推動全人發展涉及校內多個層面及範疇的工作,包括學校的整體規劃及發展、學與教範疇、學生培育範疇、教師專業培訓等,要順利推動學校進行相關的改進工作殊不簡單,大學的專業支援發揮著重要角色及作用。計劃綜合過去三年為十二所成員學校進行校本支援工作的經驗,歸納出以下各範疇的支援策略:
1. 教與學
在推動教學發展方面,計劃團隊透過不同支援形式,與科組教師深入協作,幫助教師優化現行課程、教學、評估,以助學校持續提升教學效能:
2.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活動同時著重「服務」與「學習」兩項元素的結合,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親身體會及透過行動服務他人的同時,有機會應用或沉澱學習。因此,有效的「服務學習」活動需要細緻地規劃和設計,使學生能在服務中學習,又能在學習之中服務他人。[1] 計劃團隊的支援重點及目標如下:
服務學習的支援重點及目標
學生在參與「服務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會經歷圖2.1所描繪的過程。即在預先設計的學習活動之中,親身體會一些經歷或處境,並領略一些核心價值(如關愛、尊重、平等);由同理心所引發的情感回應,轉化為智性的認知和反思,再進一步以實際行動把個人想法化為利他行為。總括而言,是一個「推己及人」的思維和行動歷程。
「服務學習」的「推己及人」學習歷程
計劃根據以上的總結,及過去推動「服務學習」的校本經驗,提出「服務學習」活動的設計框架,以為學校設計相關課程及教學流程時作參照:
「推己及人」服務學習模式
學校在具體設計活動時,可參考各環節的要點設計學習活動,教師在各環節亦有特定角色:
「推己及人」服務學習模式及設計活動策略
參考本計劃的經驗,計劃團隊協助學校設計的服務學習活動,均包括「體驗」、「學習」、「服務」、「展示」四個元素,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及反思後,有機會把感受付諸行動,並透過展示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沉澱對事情的認知和內化相關的價值觀。
「服務學習」設計框架
下表舉例計劃協助成員學校設計的「服務學習」活動如何實踐「體驗」、「學習」、「服務」、「展示」四個元素,在活動之中同時達到「學習」與「服務」的目的:
順利天主教中學成果展示會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學生展示裝置藝術
3. 體藝發展
3.1 藝術培育
計劃綜合過去的支援經驗,整理了以下四種發展模式,各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特點,可供學校規劃有關發展時作參照:
四種藝術發展模式
聖公會青衣邨何澤芸小學學生參觀聖堂
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歷史(新月沃土文明)攝影展」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體藝文化活動週
3.2 體育發展
綜合學校發展體育的經驗,計劃向成員學校提倡整全規劃的概念和策略:
- 可應用學生的體適能分析數據,為學生建議合適的體育項目
- 可參考「普及—訓練—校隊」的概念,部署整體規劃
體育發展的整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