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通识教育主任梁美仪教授、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署理主任赵茱莉博士,以及大学通识教育部副主任王永雄博士今天(9月8日)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颁发2016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以嘉许三位教师在领导及推行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杰出成就。教资会今年首次接受团队提名,以彰显团队教学的重要性。
中大自1963年创校即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为所有本科生必修,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积极探讨人生不同的课题、加深认识中国文化,以及培养沟通表达、批判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藉著2012年推行新四年学制的契机,中大锐意全面改革通识课程,引入本地院校独有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供所有四年制新生修读。新课程规定学生须阅读一系列中外古今的人文与科学经典著作,分为两个科目:「与人文对话」和「与自然对话」。学生每周研习一篇择自人文或科学经典的著作,然后与老师、同窗共切磋,思考社会与人生,探索科学的利弊。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我衷心恭贺梁美仪教授、赵茱莉博士,以及王永雄博士与其通识教育团队的杰出成就。中大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开创本地通识教育先河,课程理念与大学愿景契合,培育学生在本科专业以外,建立广阔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观及全球视野,同时具备独立及批判思考能力。课程的成效备受各界肯定,成为通识教育的楷模,大学同人都引以为傲。」
梁教授、赵博士及王博士对获奖深感荣幸。梁教授表示:「此项荣誉让我们更加肯定通识教育对年青人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专业知识的传授固然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引导学生对更广阔的世界的渴求,也是中大一直以来的决心。我们衷心感谢通识教育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以及热心投入学习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求知精神启发了我们不断求进。」
学生及果效为本 坚持小班教学
中大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自2012年全面推行以来,修读学生人数逾24,000人。虽然课程的发展困难重重,但甚受同学欢迎。课程采用「学生为本」及「果效为本」教学法,首先确立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及果效、善用及培训校内师资以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实证研究,全面评估学生成绩及教学成效,以持续优化课程。为了让师生之间的讨论及交流产生最大的效果,中大一直坚持以小班教学形式,每班只有25位来自不同主修的学生。面对大学每年3,800新生,每个科目须开设多达152班。
善用科技提升学习
为增进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及兴趣,中大通识基础课程教育团队与校内不同的单位合作,推出崭新的学习支援配套和活动,例如专属手机应用程式、同侪辅读计划、写作及阅读工作坊、电影和纪录片欣赏晚会等,全方位支援学生学习,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除了手机应用程式外,课程亦广泛运用网上学习平台及推出微单元,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专业团队发展
中大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内容及教材皆由课程团队全新设计,所用的教科书亦是由团队亲自编制。中大负责通识教育的全职教师,由最初只有数位,到今天已增加至27位。大学给予教师适切的支援和发展机会,并持续提供相关训练,包括每年出席退修会、应邀到海外演讲、参与国际会议、邀请校外人士交流等,这些场合都是教师团队检讨教学以及交流心得的好机会。
中大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成效备受肯定,梁教授、赵博士及王博士经常获本地、台湾、澳门及内地院校邀请,担任课程顾问或评核员。去年,中大获美国通识及自由教育课程协会(Association for General and Liberal Studies)颁发2015年通识教育优化模范课程奖(2015 Exemplary Program Award for Improving General Education),以嘉许中大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能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成果,持续优化内容及教学方法,值得其他院校借镜。
教育界的年度教学大奖
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在2011年推出,是本地教育界的年度教学大奖,以嘉许教资会界别中教学表现卓越的教师,以及表扬他们在院校内外为提升教与学质素所展现的领导才干及所作出的学术贡献。中大副校长兼统计学系教授潘伟贤教授,以及医学院助理院长(教育)兼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教授古明达教授曾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