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三名学者获颁本年度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
香港中文大学三位杰出学者,今天(三月二十八日)获颁授裘槎基金会2007-2008年度「优秀科研者奖」,以表彰他们在国际科学界取得的卓越成就。颁奖礼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主持。获授这项殊荣的三位中大学者分别为生理学系陈小章教授及物理系程淑姿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陈家亮教授获颁发「优秀医学科研学者奖」。
裘槎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优秀科研者奖」,是特别颁予在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现的学者,以表扬他们的成就,并鼓励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得奖者可获约值十万美元的科学奖,以资助所属院校另聘讲师代替得奖者日常教职半年或一年,令得奖者有更多时间专心投入研究工作。此外,每名得奖者将会获得奖金港币四万元。
中文大学至今已有十五名学者获颁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他们为化学系黄乃正教授、吴奇教授、谢作伟教授及周克勋教授、讯息工程学系杨伟豪教授、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周迅宇教授、数学系魏军城教授、物理系夏克青教授及程淑姿教授、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系黄捷教授,及生理学系陈小章教授。而当中获「优秀医学科研学者奖」的学者则包括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胡令芳教授、沈祖尧教授及陈家亮教授,以及化学病理学系卢煜明教授。
陈小章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讲座教授兼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教授为上皮细胞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权威学者,曾作出多项突破性科学发现,包括:细胞收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的发现(《科学杂志》Science, 1992)、发现从附睾头部分泌的一个新防御素及其对精子成熟的影响(《科学杂志》Science, 2001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 2004)及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FTR)在生殖及不育中的角色(《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 2003)。其开创性发现令人类加深了解上皮组织分泌对人体机能,尤其是对生殖机能的影响,亦对治疗不育及避孕方法带来重要启示。
陈教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贡献,为她带来多个重要奖誉,包括一九九七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二零零零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研究奖。
陈教授于一九八三年从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生物工程学理学士,其后于一九八八年取得生物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陈教授于芝加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一九九三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任助理教授。二零零六年,陈教授晋升为生理学讲座教授。陈小章教授出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刋编辑委员会委员,并为内地超过十四所大学及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另外,陈教授也为多个国际基金会,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各种基金会,评审研究课题。
陈家亮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及威尔斯亲王医院名誉顾问医生。
陈教授一九八八年毕业于中文大学医学院,一九九八年获中大医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三年,陈教授获裘槎基金会科研奖赴加拿大卡加利大学深造实验性肝脏移植。一九九五年回港后,于威尔斯亲王医院担任高级医生。一九九七年,陈教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担任讲师,并继续兼任威尔斯亲王医院全职肠胃专科及内窥镜专科医生。陈教授于二零零五年擢升为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讲座教授。陈教授的教学表现备受肯定,由一九九九至二零零四年连续五年获选为全年最佳教师奖,二零零零年获校长模范教学奖及二零零四年获名师奖。
陈教授不但有出色的教学表现,在研究上同样成就卓越。他为国际知名学者,在阿斯匹灵的处方及消化性溃疡出血两个研究领域上。陈教授为首位美国本土以外人士获美国肠胃医学学院颁授David Y. Graham Lecturer衔。二零零五年,他获该院邀请担任了解溃疡、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及溃疡出血专责研究组成员。陈教授有超过二百篇学术论文着作,刊载于多份知名国际期刊。此外,陈教授有六篇论文以第一作者身分刊载着于着名学术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及Lancet,为学界的一项纪录。陈教授并担任多份国际期刊的副编辑及编辑委员会委员。
陈教授热心为医学界服务,他担任本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健康科学委员会委员、研究资助局医学及生物委员会,及卫生福利及食物局研究局的评审拨款委员会。
除了为医学界服务,陈教授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他为圣雅各福群会弱能儿童提供义务医疗服务。于一九九九年,他为新界东居民成立首个肠道检测服务计划,以及早侦测肠癌。二零零三年沙士爆发期间,陈教授为全港超过12,000名居民进行隐性沙士感染检测。
程淑姿教授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她的研究兴趣主要是理解非平衡状态的复杂系统,特别是理解物理学的一个大难题─湍流。最近,她的其中一项研究工作是理解高分子在湍流中减阻这一有趣而有重要实用性的现象。流体,如我们常见的水,在管道里流动时,会随着速度的增加,由规则的层流转为貌似毫无规律的湍流。湍流是常见的;一般在自然界以及在工程上应用的流体运动都是处于湍流状态。湍流中流动的阻力远较在层流中的大,因此能量多消耗于对抗这些阻力。科技上一个重要的挑战便是如何减低湍流流动中的阻力,从而减省运输流体(如原油)、以及船只和飞机航行时所需要的能源。早在超过五十年前,人们便发现了在湍流中加入高分子可以有效地减低流动的阻力,可是科学家一直未能透彻理解及明白这个现象。程教授和她的合作者发现高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令流动变得更像层流,流动的阻力便因而减少了。
程教授从香港大学物理系取得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并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取得哲学硕士学位,然后赴美深造,获芝加哥大学物理系颁授哲学博士学位。她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芭芭拉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便回港,在一九九五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讲师,并于二零零一年成为教授。
程教授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认许和肯定。在一九九九年她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的亚洲物理成就奖,并于二零零四年及二零零五年分别获选为英国物理学会及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她也是《湍流期刊》的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