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订阅   列印此页 列印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九日

中大领导肺癌基因研究
首获欧盟采纳为个人化治疗方案



科学的进步,令癌症的治疗越趋个人化,病人的存活期和生活质素亦得以提高。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领导的一项亚洲区研究发现,基因出现突变的腺性肺癌病人在确诊后随即服用肺癌标靶治疗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相对于注射传统化疗药,无论在无疾病存活率和肿瘤缩小的比率方面,效果均更为显着。

这项亚洲区研究由中大领导,在最新一期医学权威杂志《新英伦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发表,亦是首项由本港领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获该医学期刊刊载。欧洲联盟(欧盟)更根据研究结果,最近批准吉非替尼注册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出现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全线疗法,足证中大在治疗肺癌领域上的国际领导地位。

肺癌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本地病发率亦为亚洲区先进城市之首。吸烟及一些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二手烟、石棉及氡气等皆是已知的致癌因素。另外,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人体内控制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当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并启动细胞内一连串的讯号,便会影响细胞的增生、生存及移动。医学界目前仍未知道导致EGFR基因突变的原因。

中大领导亚洲展开大型非小细胞肺癌研究

EGFR基因出现突变的肺癌个案在亚洲区较常见。亚洲非吸烟人士患上腺性肺癌,同时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个案病发率占整体肺癌个案多达六成,远比欧美为高。目前,吉非替尼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新颖口服标靶疗法,并可作为曾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自2006年开始领导IPASS研究(IRESSA Pan-Asia Study),对1,217名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亚洲病人进行开放性的随机试验平行对照研究,就吉非替尼与传统化疗药卡铂/紫杉醇(carboplatin / paclitaxel)作为第一线治疗的效力、安全性及可忍受度进行评估。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比较两者的无疾病存活率,以证明吉非替尼亦可作为第一线疗法,并不逊于卡铂/紫杉醇双合化疗。

参与研究的1,217人均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并为非吸烟或甚少吸烟的腺性肺癌患者,其中约35%来自内地和香港、20%来自日本,其余45%则来自亚洲其他地区。中大肿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说:「这是亚洲首项同类型的大型研究,对亚洲肺癌病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疗效显着 在预先计划用病人肿瘤生物标记物状态的群组分析中,结果发现吉非替尼的疗效对EGFR基因出现突变的患者尤为显着,其无疾病存活期较接受化疗的病人增加50%。在副作用和肿瘤受控的情况方面,吉非替尼的表现亦比化疗为佳,证实吉非替尼可以作为EGFR基因突变病人的第一线治疗。

肺癌治疗将迈向个人化

IPASS首席研究计划主任莫树锦教授形容,这次研究成果是肺癌治疗迈向个人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医学上的一大突破。他说:「以往所有肺癌病人都须接受化疗,但并非所有病人的病情都得到改善。是次研究证明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病人的疗效较为显着,建议医生日后可先替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测试,再为合适的病人处方个人化的治疗方案。」

莫树锦教授总结:「欧盟今次将吉非尼替注册为EGFR基因出现突变的肺癌患者的全线疗法,将促进基因突变测试普及化。目前,本港共有五所机构提供有关服务,中大亦为其一。这项研究亦同时确立本港在临床研究上的领导地位,相信未来可吸引更多制药机构在本港进行临床研究。」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左)及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拼上一块拼图,象征肺癌治疗将为病人度身订造疗程,迈向个人化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教授(左)及名誉临床助理教授林国智医生拼上一块拼图,象征肺癌治疗将为病人度身订造疗程,迈向个人化


搜寻新闻稿

是日活动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
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日 -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日
二零二零年六月七日 -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日 -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日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二日 -
二零二一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