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中大夺得全国优胜杯
中国学界两年一度的盛事-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日前在广东工业大学圆满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再创佳绩,在超过三百多所院校、七百多件作品中,以优异的团体成绩赢得「全国优胜杯」。「全国优胜杯」是授予继第一名的最高荣誉「挑战杯」之后,取得最佳团体总分的二十所院校。中大是唯一的一所香港院校获此成绩,也是香港高校自一九九七年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首次有香港院校夺得此项荣誉。
作为两年一度的盛事,「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由国家多个部委主办,全国各地两百多万名大学生参加。过往中大已连续六届赢得「港澳优胜杯」,是港澳地区的六连冠;今年港澳地区赛出线的院校首次与内地所有参与决赛的院校一同比拚,中大更获得「全国优胜杯」,成绩令人鼓舞。
中大在今届「挑战杯」获得三个一等奖,分别是「污水处理一步通 - 构建基因电路简化脱硝程序」、「手语教学手套」,以及「半固态全钒液电池」;获二等奖的作品为「检查肠胃消化道的微型环境友好型蝌蚪胶囊机器人」、「可产电磁流变液减震器」、「用于受控药物递输上空心多孔米粒状四氧化三铁纳米胶囊」和「为瘫痪病人开发的可穿戴外骨骼套装」。得到三等奖的作品是「守护者防失装置」。
「污水处理一步通 - 构建基因电路简化脱硝程序」由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梁敬邦、石致宇和卢芳泉设计。现时污水处理厂一般使用微生物去除氨(NH4+),需要经过有氧及无氧两个步骤,效率较低。得奖的三位同学透过改造棕色固氮菌 (一种能在有氧环境下存活,而其细胞含有微量氧气的细菌),使其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脱硝作用来处理氮废物。这设计可以减少处理氮废物的时间和宝贵的土地,以及增加污水处理的反硝化速度,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及其寿命。
「手语教学手套」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学生赖锦涛、唐丁、陈博文和钟卓炜设计。此项目精确计算出手指的运动角度,从而建立一套可以互动的手语教育系统,以解决目前手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这项设计以资料手套为技术基础,实现手势追踪及手势控制等多元化的用途。其低成本的惯性感测器精确捕捉手部关节角度,结合摄像设置改善了单一资料来源带来的误差,并将表情追踪功能引入手语教学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手势识别,广泛应用于手语教学与翻译、机械控制及虚拟实境等多个领域。
「半固态全钒液电池」由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学生王增越设计。传统的钒液流电池受制于钒的溶解度,能量密度较低,使电池系统体积重量较大。此项目首次将半固态技术运用于钒电池体系,制备了新的钒-碳复合电极材料,提高了钒液流电池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缩小电池系统的体积重量,同时减少回圈泵的负担,有助于提升能量效率。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大得奖名单
项目名称 | 参赛学生 | 所属学系 | 奖项 |
污水处理一步通 - 构建基因电路简化脱硝程序 | 梁敬邦、石致宇、卢芳泉 | 生命科学学院 | 一等奖 |
手语教学手套 | 赖锦涛、唐丁、陈博文、钟卓炜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 | 一等奖 |
半固态全钒液电池 | 王增越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一等奖 |
检查肠胃消化道的微型环境友好型蝌蚪胶囊机器人 | 钟勇、张霖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二等奖 |
可产电磁流变液减震器 | 朱琪森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二等奖 |
用于受控药物递输上空心多孔米粒状四氧化三铁纳米胶囊 | 陈启枫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二等奖 |
为瘫痪病人开发的可穿戴外骨骼套装 | 马浩、陈兵、秦莱茵、关晓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
二等奖 |
守护者防失装置 | 郭玮强、刘柏林、张伟霖、钟耀霆 | 信息工程学系 | 三等奖 |
中大向来极为重视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在学术基础上,激发崭新创业意念,并在课内外进行科技创新发明。中大更鼓励来自不同学系的学生合作,融汇各学科之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