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升格為學院
領導建築學教研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建築學系於2009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學院,並於今天(1月15日)假中大校園舉行成立典禮,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女士,以及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擔任主禮嘉賓。國際著名建築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及系主任張永和教授更遠道來港,在典禮後主持專題講座,與建築學院師生分享他對現代建築的獨特見解。
曾俊華司長祝賀學院的成立說:「過去二十年,中大在建築教育的佳績有目共睹,在綠色及可持續建築設計、城市規劃、以至建築科技等範疇的教學與研究均臻精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建築專業可對社會有莫大貢獻。學院協助重建受地震重創後的四川所作的努力,更讓我印象深刻。新學院的成立,標誌着中大建築教育的一個新紀元,憑藉着其嚴謹的課程、世界級的教學人員,以及先進的設施,我深信建築學院將繼續培育竭誠盡心的本地建築專業人才,服務社會。」
中大建築學系成立於1991年,在創系系主任李燦輝教授的領導下,經過十多年成長及蛻變,現已發展成一個集六十多名教研精英及支援人員的學術部門,現時在讀學生人數逾二百六十人,歷年培育逾三百名專業建築師。學院現開辦五個本科及研究院課程,專研五個學術研究範疇,並設有三個研究單位,包括建築遺產研究中心、社區參與研究組,以及環境及可持續設計研究組,集中資源探索舊建築、可持續設計及社區參與三大領域,為香港以至華南地區的城市規劃及可持續建築提供重要指引。
劉遵義校長對建築學系過去十九年來的發展深感滿意,並祝願升格後的建築學院更上層樓,「今天是建築學院值得紀念歡欣的大日子,建築學系歷屆系主任的英名領導,為建築學院打下堅實基礎,讓我們一起以掌聲向他們致意。我亦在此恭賀各位教學人員多年來的卓越成就,他們為大學和學系增光不少。建築學院今天成功建立,如果沒有大家的協作努力,是斷難成事的。」
建築的本義是為人類尋求及創造理想居停,作不同形式棲息之用。優秀的建築能改善和豐富生活質素,提升文化層次,為藝術、傳統和歷史加添色彩和深度,更可造福下一代。但隨著人類生活模式轉變,科技日新月異,加上種種由時代和環境衍生出來的問題,建築學必須與時並進,超越傳統思維的框架。另外,環保、氣候、保育、科技、都巿化等各種議題已逐漸成為影響建築的新元素,促使建築師以更開放的態度及創新角度去探討新理論和方法,賦予二十一世紀的建築更深意義,以肩負更重大的使命。
建築學院創院院長何培斌教授表示,學院將改革教學和研究,提供一個融會貫通的創意平台,探索都巿的新元素與建築風格,突顯卓越的城巿和樓房設計。中大建築學院矢志追求卓越,成為區內名聞遐邇的建築學府。因應時代轉變及新建築的使命,學院將全力開拓下列五個學術研究範疇:
‧建築設計與設計理論
繼續擔當領導角色,透過展覽、講座、科研及以研究為本的設計方案等途徑,為推廣及開創卓越建築設計作出貢獻。
‧建築技術與可持續設計
致力以可持續性為首要原則,在樓宇科技、建造技術及整體性設計各方面,領導有關之學術及政策研究。
‧設計演算
應用電腦演算科技,在樓宇效能及設計形態上,作出更精確之虛擬設計及評估,以提高建築設計的質素。
‧建築歷史與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育
繼續優化本地及區內有關建築歷史理論及學術研究的水平,同時致力文物保育研究,在學術科研、發展項目及政策研究上擔任領先角色。
‧城巿設計及研究
涉及各項城巿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尤其是都巿環境對生活質素和人類習性之影響。學院即將籌辦有關之專業課程及開拓相關的學術研究,並吸納區內不同範疇的學者及專業人士,深入探討整體城巿的解構及設計。
建築學院教研並重,在教學方面,學院將因應建築的新趨勢,配合學院之研究發展,改革現有課程,開拓不同專業分流。學院擬於兩年內正式開辦有關城市設計及研究的新課程,現正積極籌備。此外,亦會進一步加強教研團隊實力,銳意招攬世界級學者加盟,以鞏固學院的堅實教研基礎。
收生方面,學院積極招攬本地及各國不同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優材生,推動文化互動,從差異中分享彼此的學習模式。同時,又藉着開辦新課程,擴大學術領域和增收學生,加強不同學科的交流與融合,從而培育更優秀的專業建築師和學術人材。
配合全球化的發展,學院已與歐亞國家的院校簽訂交流協議;過去亦曾安排多位學生到外地的建築學院作學術交流,並接待不少海外學生在此學習,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每位在讀的學生每年均有一至兩次機會到外地作不同性質的學術或研究考察。
學院將會利用香港優越的地理環境,發展成本港、內地、區內,以至世界的建築學學術及科研樞紐,推動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為促進創新知識的傳播,學院將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師到中大舉辦研討會,與師生分享世界各地不同建築風格的前沿發展。學院剛於上周與台灣頂尖的建築學院──台灣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簽署學術交流備忘錄,未來亦將與其他世界優秀學府訂定緊密的學術交流。同時,學院將加強與業界聯繫,以豐富學生及教研人員的經驗和視野。
學院將於2012年遷入新落成的教學大樓。大樓設計貫徹建築學的理念,教研空間並重,強調自由創作和專業實踐,鼓勵師生互動學習,並銳意推動多元化學術活動及公開研討。故此,設計將以一個四層高、開放式的公共空間為中心,方便不同形式的活動及討論,周邊配置各項教學設施如圖書館及設計工作室等,藉以建立一種開放、自由的學術平台。此外,設計貫徹環保原則,注重自然採光、節能、再生能源以及綠色建築設計,為學生和科研人員締造最理想的創作及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