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訂閱    列印此頁 列印
二零零八年一月八日

中大醫學院研腸胃潰瘍出血新療法
獲頒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腸胃研究團隊以研究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療法,獲頒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於今天(2008年1月8日)在北京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教授代表接受獎項。

中大以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非外科治療法獲獎,由醫學院的沈祖堯教授、劉潤皇教授、陳家亮教授、吳國偉教授、趙偉仁副教授與榮譽臨床副教授李玉棠醫生,以及醫學院前院長鍾尚志教授負責研究。

由沈祖堯教授率領的中大研究隊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病人,研究出以非外科方法治療潰瘍出血,並率先採用抗菌治療以取代抗酸劑治療等創新治療法。隨著這些治療方法的進展,潰瘍出血的死亡率從20年前的10%降至現時的4.4%,對外科手術的需求、輸血量、住院日數,以及潰瘍的發病、復發等亦同時得以降低。項目的研究成果修正了國際上對此病的治療指引。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設立的一項崇高榮譽,旨在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及組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設立,旨在表揚在實施技術開發項目及社會公益項目中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中大過去有八位教授憑藉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國家自然科學獎類別中獲得獎譽,包括:獲二等獎的化學系黃乃正教授、吳奇教授、余濟美教授及化學病理學系盧煜明教授;獲三等獎的化學系麥松威教授及訊息工程學系李東教授;以及四等獎的生理學系陳小章教授及黃宜定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胃研究團隊以研究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療法,獲頒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已於2008年1月8日(今天)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由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教授代表接受獎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腸胃研究團隊以研究腸胃潰瘍出血的創新療法,獲頒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已於2008年1月8日(今天)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由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教授代表接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