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學校發展計劃:學習差異支援(2010 – 2016)
「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習差異支援」(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Support for Learning Diversity, QSIP-SLD)為「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延伸,並秉承其核心理念及支援模式,以整全、互動、有機的方式,重點協助學校就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部署整全的提升工作,並作長期、具持續性的發展。
計劃第一階段於2010年正式展開,在3年內已為103所本地中、小學提供專業支援。於2013年,計劃在教育局延續支持下開展第二階段計劃,繼續於3年內為120所中學提供支援。
本計劃亦著重建立大學、學校與政府的三信(信任、信心、信念)基礎,堅持目標一致、賦權承責、發揮所長的核心價值,引領學校教育工作者開闊視野、接受新知、反思自我、參與改革,建構學校團隊文化,以達循序走向自我完善的路。
有關學習差異的理解
大量針對學習差異的研究已明確指出,每位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樣化的,且各有自己的認知風格和學習喜好,這些本身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但會導致學生在同一個課室學習時的表現與效果大相逕庭。若加上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等環境因素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足見「學習差異」涵蓋範圍之廣,實非單憑學業成績高低所能判斷。
學校處理學習差異的策略
學生「學習差異」背後,是源於複雜紛陳的因素。所以有效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不應該是一紙「政策」、一項「教學策略」,或一個「學習活動」,而是關乎教育的基本問題和原則,是如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人」。
面對「學習差異」的複雜性,學校需按學校的願景與目標、學生的學習特性、教師的教育觀念及知識、教學範式、教師能量(如有否課程與教學領導)等,訂定處理「學習差異」的取向。
至於在制訂和推行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具體策略時,學校需要進一步釐清這些策略是對應學校層面、課程層面、課堂教學層面或是學生層面。針對不同層面的策略,各有特定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宜採用多元化的策略,不宜以單項式行動項目統一地處埋。計劃曾對學界照顧個別差異的不同嘗試進行梳理,總結出以下19項學校常用的策略,並對其條件及效用進行深入的探討。
無論學校在哪一個層面就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進行哪一項嘗試,都可以循以下方向探討有關策略的取向是否對應預期目標:
計劃支援模式
本計劃是一個自願參與、靈活互動的夥伴協作計劃,為中、小學提供一年的校本專業支援。本計劃作為「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延伸,秉承其核心理念,及整全、互動和有機的支援模式,同時於學校層面、課程發展、課堂教學等多個層面進行協作,比一般單項式或機械式的支援項目更有助於帶來持久有效的轉變。由於針對學習差異的發展工作存在相當的複雜性,且牽涉甚廣,實有需要從不同層面部署發展工作,這亦解釋何以本計劃強調全面式的支援。
由於學校願景和目標、團隊文化、教師教育觀念及能量、學生水平及學習特性等背景因素不盡相同,因此本計劃會視每一所學校為獨立個案,計劃的學校發展主任會先透過面談、觀課、蹲校等,協助學校檢視情勢,訂定發展基線。本計劃會按照學校的不同需要和發展策略,與學校核心小組共同制訂行動計劃,並作出不同模式和程度的支援。
支援工作秉承「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核心理念,大致分為「大齒輪(宏觀)」與「小齒輪(微觀)」兩個層面。「大齒輪」工作主要為校內不同持分者澄清「學習差異」的概念,讓學校上下能在此共識上推動發展;「小齒輪」工作則按學校需要及發展意願,選取進行聚焦的行動項目,本計劃會透過到校支援(如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共同備課、觀課、檢討等),協助學校推動或優化在課程、教學層面照顧學習差異的不同嘗試。本計劃強調「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靈活配合及互相推動,以期各項嘗試能取得更大的、具持續性的成效。
本計劃認為「照顧學習差異」沒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程式,情況與本計劃多年推動的整體學校改進經驗相仿,原因是所有提升教學效能的工作都是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因此我們歸納出這一套出發自學校情勢檢討、以實證為本的支援過程,從釐清需要、取得共識、制定策略、具體落實、評估檢討到經驗擴散,逐步協助學校建立自我改進的機制,在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方面有持續的發展。
中學 | |
2015-2016 | |
|
|
中學 | |
2014-2015 | |
|
|
中學 | |
2013-2014 | |
|
|
小學 | ||
2010-2011 | 2011-2012 | 2012-2013 |
|
|
|
中學 | ||
2010-2011 | 2011-2012 | 2012-20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