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3404 史學名著與典籍:日本漢學概論

2020-2021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一 11:30am-1:15pm

地點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
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潤昌堂Y.C. Liang Hall (LHC)103

語言粵語 /
日語

課程講師 蕭錦華 ((852) 3943 7274 / kamwsiu@cuhk.edu.hk)

助教 藍圖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本課程透過研習日本的著名漢學家的傳記和代表著作,讓同學明瞭1860至1960年近現代時期日本漢學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並認識這些具代表性的漢學家的研究成果。藉著閱讀和翻譯這些漢學著作,同學當能掌握其取材史料、體例風格、結構論點,以及日語文法(包括詞法和句法)、日漢翻譯技巧及日本漢學相關詞彙,並認識該時期日本漢學發展的特色。

 

課程學習成果 (Learning Outcomes)

 

學生讀畢本科之後,應能:

  1. 了解日本漢學家所撰專書及文獻之取材、體例結構、風格、論點及特色;
  2. 提高其閱讀、理解及翻譯日本語文獻典籍之能力。

 

課程教學參考文獻圖片例子

課程大綱

13堂講授課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潤昌堂Y.C. Liang Hall (LHC)103。)

 

. 19世紀後期近代日本漢學之誕生

 

講授一 (7 Sep)

  1. 日本語文字與語法
  2. 19世紀後期近代日本漢學之誕生
  3. 漢學家:副島種臣(そえじまたねおみ1828-1905)

 

講授二 (14 Sep)

  1. 日本語的名詞與代名詞
  2. 漢學家:重野安繹(しげのやすつぐ1827-1910)

 

講授三 (21 Sep)

  1. 日本語的數詞
  2. 漢學家:那珂通世(なかみちよ1851-1908)

 

.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漢學之形成

 

講授四 (28 Sep)

核對家課式練習

 

講授五 (5 Oct)

  1. 日本語的形容詞
  2. 19世紀末20世紀初(1895-1918)日本漢學之形成
  3. 漢學家:林泰輔(はやしたいすけ1854-1922)

 

講授六 (12 Oct)

  1. 日本語的形容動詞
  2. 漢學家:市村瓚次郎(いちむらさんじろう1864-1947)

 

講授七 (19 Oct)

  1. 日本語的動詞I
  2. 漢學家:瀧川龜太郎(たきがわかめたろう1865-1946)

 

講授八 (2 Nov)

  1. 日本語的動詞II
  2. 漢學家:白鳥庫吉(しらとりくらきち1865-1942)

 

講授九 (9 Nov)

  1. 日本語的助動詞I
  2. 漢學家:服部宇之吉(はっとりうのきち1867-1939)

 

講授十 (16 Nov)

  1. 日本語的助動詞II
  2. 漢學家:內藤湖南(ないとうこなん1866-1934)

 

叄.    20世紀前期日本漢學之多元發展

 

講授十一 (23 Nov)

  1. 日本語的助詞
  2. 20世紀前期日本漢學之多元發展
  3. 漢學家(歷史):桑原隲蔵(くわばらじつぞう1871-1931)、藤田豊八(ふじたとよはち1869-1928)、羽田亨(はねだとおる1882-1955)

 

肆.   二次大戰後日本漢學的衰後復興

 

講授十二 (30 Nov)

  1. 日本語的副詞與連體詞
  2. 二次大戰後日本漢學的衰後復甦
  3. 漢學家(歷史):前田直典(まえだなおのり1915-1949)與仁井田陞(にいだのぼる1904-1966)

 

講授十三 (7 Dec)

  1. 日本語的接續詞、感動詞、敬體、接頭詞及接尾詞
  2. 漢學家(歷史):宮崎市定(みやざきいちさだ1901-1995)
課程評核及作業

課程評核及作業

 

1) 學期論文(Term Paper)                                                                       60%

2) 家課式練習(Take-home Exercise)                                                    10%

3) 學期中網上選擇題測驗(Blackboard Multiple Choice Test)           10%

4) 導修:學期論文報告/評論(Tutorials)                                               20%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導修課教學,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導修課。)

 

評分使用之成績等級描述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導修

 

12堂導修課

週一講授課前9:30am-11:15am舉行。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導修課教學,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導修課,課室待定。

 

1.「課程、講授課內容及學期論文題目擬定諮詢」導修 (同學自由參與) (7 Sep)

2.「學期論文題目擬定諮詢」導修 (同學自由參與) (14 Sep)

3.「學期論文題目擬定諮詢」導修 (同學自由參與) (21 Sep)

 

(課程全體同學分成第一、二、三組同學,各組又細分為AB兩組同學)

4.「第一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8 Sep)

5.「第二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5 Oct)

6.「第三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2 Oct)

7.「第一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9 Oct)

8.「第二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 Nov)

9.「第三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9 Nov)

10.「第一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6 Nov)

11.「第二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3 Nov)

12.「第三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30 Nov)

 

參考書目

日本漢學

 

  1. 李慶:《日本漢學史1:起源和確立》。上海:上海外语敎育出版社,2002年。
  2. 李慶:《日本漢學史2:成熟和迷途》。上海:上海外語敎育出版社,2004年。
  3. 李慶:《日本漢學史3:轉折和發展》。上海:上海外語敎育出版社,2004年。
  4. 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5. 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6. 江上波夫編:《東洋学の系譜》。東京:大修館書店,1992年。中譯本:江上波夫著,林慶彰譯:《近代日本漢學家:第一集•東洋學的系譜》。臺北市:萬卷樓圖書,2015年。
  7. 江上波夫編:《東洋学の系譜》第2集。東京:大修館書店,1994年。
  8. 吉川幸次郎編:《東洋學の創始者たち》。東京:講談社,1976年。
  9. 礪波護、藤井讓治編:《京大東洋學の百年》。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2年。
  10. 劉正:《京都學派漢學史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11. 斯文会編:《日本漢学年表》。東京:大修館書店,1977年。
  12. 東方学会編:《東方学回想》9冊。東京:刀水書房,2000年。
  13. Wixted, John Timothy. Japanese Scholars of China: A Bibliographical Handbook. Lewiston: Edwin Mellen Press, 1992.
  14. 倉石武四郎:《倉石武四郎講義:本邦における支那學の發達 昭和廿一年

度》。東京:汲古書院,2007年。

  1. 陳瑋芬:《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字」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上海

市: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1. 品田悦一、齋藤希史編:《近代日本の国学と漢学:東京大学古典講習科を

めぐって》(Kokugaku and Kangaku in modern Japan : on the Training Course

for Clas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東京:東京大学グローバルCOE「共

生のための国際哲学教育センター,2012年。

  1. 《日本中國史研究年刊》刊行會编:《日本中國史研究年刊》(2006, 2007, 2008

年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13年。

  1. 漢字文献情報処理研究会編:《電脳中国学入門》。東京:好文出版,2012

年。

  1. 武內義雄著,吳鵬譯:《中國學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6年。
  2. 陶徳民:《日本における近代中国学の始まり: 漢学の革新と同時代文化交涉》。

大阪府吹田市:関西大学出版部,2017年。

  1. 大島晃:《日本漢学研究試論:林羅山の儒学》。東京:汲古書院,2017年。
  2. 賈菁菁:《近代中國學者論日本漢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