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四 10:30am-12:15pm
地點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
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和聲書院南座多用途禮堂(Lee W.S. College South Block (WS1)) LG301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蕭錦華 ((852) 3943 7274 / kamwsiu@cuhk.edu.hk)
本課程概論中國古代四部歷史經典名著——《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的編纂背景、目的、體例、方法、史學觀念及其所揭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同學可以藉著研讀這四部史著的代表性篇章,從多元學科與比較的視角,理解,分析並評鑑中國古代史學思想的精粹,以及其所呈現中華文化傳承中的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重要領域的演進實態和特色,反思傳統帶給現代社會與生活的智性的、文化的啟示。
課程學習成果
同學修畢本課程之後,當能通過智性的對話學會辨認,理解並批判地評鑑:
老師受訪互動教學近照
課程講解圖例
《史記》之天人之際觀
《漢書》之獨尊儒學觀
《三國志》之諸葛亮策略
《三國志》之醫患互信觀
《三國志》與《資治通鑑》之戰略智慧——赤壁之戰
《資治通鑑》之危機管理觀
13堂講授課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
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和聲書院南座多用途禮堂(Lee W.S. College South Block (WS1)) LG301)
一. 傳承革新:四史概論 (10 Sep)
壹. 與《史記》對話
二. 天人通變:《史記》之歷史觀與政治思想 (17 Sep)
三. 善者因之:《史記》之經濟思想與社會思想 (24 Sep)
四. 帝后臣俠:《史記》典範人物評析 (8 Oct)
貳. 與《漢書》對話
五. 藝文刑法:《漢書》之學術思想與法律原則 (15 Oct)
六. 天人之和:《漢書》之自然秩序及人文精神 (22 Oct)
七. 史漢得失:《史記》與《漢書》人物紀傳比較分析—項羽與李廣 (29 Oct)
參. 與《三國志》對話
八. 亂世英雄:《三國志》之策略思想與懷柔方略 (5 Nov)
九. 才士美人:《三國志》之人才世界與婦女世界 (12 Nov)
十. 隱世方技:《三國志》之隱逸、醫療、相術及卜筮思想 (19 Nov)
肆. 與《資治通鑑》對話
十一. 君道天意:《資治通鑑》之歷史觀與國族觀 (26 Nov)
十二. 智勢變御:《資治通鑑》之危機管理與國防策略 (3 Dec)
十三. 志鑑得失:《三國志》與《資治通鑑》史事記載比較分析—赤壁之戰 (7 Dec)
評分使用之成績等級描述 (Grade Descriptors)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不設導修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