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RSSRss 订阅   列印此页 列印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予九位杰出科研学者



(此稿由香港中文大学代表裘槎基金会发出)

裘槎基金会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大学(港大)及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的九位优秀学者颁发「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9」、「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0」及「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奖项,以表扬他们的卓越科研成就。

获奖学者中,四位获颁「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三位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及两位授予「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获奖名单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9
周筠庭博士(城大)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助理教授
郭骏杰博士(城大)
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王宇锋博士(港大)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
周仁杰博士(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0
岑浩璋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
王建方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
姚望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
马青云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糖尿科主任
黄秀娟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教授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9」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助理教授周筠庭博士致力研究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癌症,以设计新一代的癌症免疫疗法。现时许多癌症类别均无法治愈,而且现有疗法通常有毒性副作用。免疫疗法是一种新疗法,透过激发人体自身防御机制以消除癌症,从而降低毒性。这种疗法具有针对多种癌症的潜力,包括那些现时尚无治疗方法的类别。周博士著重研究引发与形成免疫反应的先天免疫细胞,描绘并剖析分子路径、基因调控网络,以及调节抗癌免疫力的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周博士领导的实验室最终目标是开发疫苗及标靶治疗方法,以加强人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自身能力。(请按此参阅周筠庭博士简历)

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郭骏杰博士的研究主要发掘细胞内长链非编码RNA的结构元件及互作基团是如何组织运作的。通过运用包括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郭博士将开创新的平台来识别及鉴定长链非编码RNA在不同条件及细胞系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由于人类许多疾病显示与长链非编码RNA有关,因此本研究对有关结构及分子的新发现,将揭示生物学中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调控和分子机制的崭新及重要模式,令生物医学及生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请按此参阅郭骏杰博士简历)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宇锋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胶体自组装,其目的是将胶体纳米颗粒(食品、油漆、化妆品甚至电子产品中的必要成分)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1D到3D的超结构,应用于光子学、印刷、纳米递送以及微米机器等新兴领域。目前,团队其中一个主要研究策略是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具有低对称形状的各向异性粒子,透过引入粒子之间特定且具有方向性的相互作用力,组装成合理设计的复杂结构。具备低对称性形状的粒子有利于精确调控粒子的动力学,对制造活性材料非常有用,这些智慧材料具备移动、适应、变化等功能,可应用于模拟生物生命体的研究。(请按此参阅王宇锋博士简历)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周仁杰博士一直致力研发无标记高灵敏度光学干涉显微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自2017年加入中大后,周博士积极与威尔斯亲王医院及眼科医院相关专科在TPM(Tomographic Phase Microscopy)领域密切合作。周博士及其团队将进一步应用「活体层析相位显微技术」(TPM for label-free in vivo imaging applications),开发「反射模式层析相位显微镜」,日后为活体组织成像带来新突破。新技术无侵害性、可多次重复进行,并可实时检视微小的细胞及组织,帮助医护人员及早识别细微的病变,预防肿瘤形成。(请按此参阅周仁杰博士简历)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0」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教授在微流体和软物质方面的工作获得国际认可,尤其在将全水相体系和液滴微流控相结合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他专注于液滴介面的工程设计,并由此开发新型的生物及细胞相容性材料。他的团队率先使用微流控技术来生成和控制全水相乳液,显示了其封装精致的活性生物分子以及模仿复杂生物液滴的能力。通过全水相乳液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可以设计并组装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以及实现活性成分的精确定量可调节的输送。获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资助,岑教授将组装彼此相容的微液滴开发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每个微小液滴把不同的活性成分例如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封装并分隔开来。(请按此参阅岑浩璋教授简历)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专注研究「胶体等离激元金属纳米颗粒」(colloidal plasmonic metal nanocrystals)在多种领域的应用,包括染色、光催化、超敏感应、局部光加热、颜色切换、食品智能检测标签、食品安全检测等。王教授及其团队将开发可靠的「等离激元纳米腔」建构方法,这种纳米腔能将光的强度提升一万倍以上,并具备特殊光学性质,可应用于提升食品、环境监测、医药、农业等不同范畴光谱检测仪器的检测灵敏度,以及用于设计新颖且广泛用于通讯及电子仪器的LED屏幕、高灵敏度的可见及红外光子探测器等。(请按此参阅王建方教授简历)

香港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姚望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固体中跟电子的内部量子自由度相关的物理现象,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中的自旋和能谷物理。他的工作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二维材料中的能谷光电子学,著眼于利用电子的能谷量子自由度来革新光电子器件的功能。获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资助,他将会在二维材料范德瓦尔斯异质结中基于普遍存在的纳米尺度的莫尔条纹并结合电子和光激发的能谷自由度探索全新的光电调控原理。(请按此参阅姚望教授简历)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糖尿科主任马青云教授为内分泌、糖尿及代谢科的专家,近二十年来一直专注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他的研究旨在增加大众对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理解,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方案,改善对糖尿病人的护理。在裘槎基金资助下,马教授期望利用现存的大型多组学、临床数据,以及队列研究进行独立验证,开发多基因风险评分工具,协助临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和治疗结果。(请按此参阅马青云教授简历)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教授黄秀娟教授为肠胃科专家,同为享誉国际的科研学者。她的研究集中在炎症性肠病,包括正在亚洲以至全球愈趋普遍的克隆氏症。黄教授的研究团队最近证实,一种被视为带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于克隆氏症患者间流行。在裘槎基金会的支持下,黄教授的团队将利用现存的生物资料库,研究该微生物的特征及如何成为病原体。研究项目将为克隆氏症患者开发新的预防途径或药物治疗方向。(请按此参阅黄秀娟教授简历)

有关「裘槎前瞻科研大奖」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于2012年设立,旨在物色一批极具才华及学术成就足以在国际学术界竞争的学者,让这批「明日之星」在学术成就刚起步阶段,获得支持,得以在科研、个人能力和专业上尽展所长,在专业领域内不断精进,勇敢创新尝试,为推动香港的教育和科研发展作出贡献。每个奖项的科研基金上限为港币500万元,供五年研究之用。

有关「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
裘槎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裘槎优秀科研者奖」,颁授予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则颁授予医学或牙医学科研工作具杰出表现的学者,以表扬他们的成就,并鼓励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奖项经多位国际权威科学家严格评审各候选人的科研工作后,选出得奖者。每名「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得奖者可获港币200万元的科研基金;其所属大学可获资助另聘替代讲师或临床医疗人员执教一年,让得奖者全职投入研究工作,「裘槎优秀科研者奖」的资助上限为港币1,042,140元,「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则为港币2,541,360元。

传媒查询: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高级传讯及公共关系经理吴文凤
电话:3943 8896,电邮︰fiona-ng@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传讯及公共关系主任冯秀芳
电话:3943 8892,电邮︰jessfung@cuhk.edu.hk

香港大学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高级经理(传媒)尹慧筠
电话︰2859 2600,电邮︰melwkwan@hku.hk

传讯经理郑谊群
电话︰3442 6805,电邮︰cheng.karen@cityu.edu.hk

搜寻新闻稿

专题


CUHK in Touch (2020年9月号)
CUHK in Touch (2020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