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4142 古代中國物質文化史

2020-2021年度 第二學期

時間Tue 4:30-6:15

地點TBA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林永昌 ((852) 3943 8549 / (852) 3943 7705 / wlam@cuhk.edu.hk)

助教 楊之水 ((86)15064033568 / yangzhishui328@outlook.com)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物質文化背後的社會變遷為主線,全面介紹古代中國(漢以前)的物質文化和激蕩人心的考古發現。課程將重點討論古代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相關的重大社會轉折,以補傳統文獻之遺闕。通過物質文化的視角,本課程將提高學生對古代中國社會的整體與各個側面的認識,例如: 早期文明起源、中國早期的城市化、占卜術、早期貿易、手工業生產與技術演進、官僚系統的出現、族群的形成、庶民和貴族的衣食住行等。
課程目標:
1) 古代中國帝國之路的重要歷史轉折;
2) 相關最新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3) 提升使用出土資料進行歷史研究的能力;
4) 對中國古代貴族的禮樂文化與庶民的衣食住行有更深入認識;
5) 對爭議性學術前沿的歷史問題,具有獨立批判性分析能力。

課程大綱

第一週 (1月12日)
導論: 古代中國物質文化史研究方法

第二週 (1月19日)
伏犧與神農: 新石器革命與早期農業
推薦閱讀:
趙志軍: 〈中國古代農業的形成過程—浮選出土植物的證據〉, 《第四紀研究》,2014年,第34卷第1期,頁73-84。
張弛: 〈中國農業起源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世紀回顧—新石器時代》, 嚴文明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頁102-111。

第三週 (1月26日)
文明前的黎明: 新石器晚期的社會複雜化
推薦閱讀:
趙輝: 〈中國的史前基礎—再論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 《文物》,2006年第8期,頁50-54.
許宏: 〈西元前2000年:中原大變局的考古學觀察〉, 《東方考古(第9集)》, 北京: 科學出版社,頁168-204。

第四週 (2月2日)
夏與早商:最早的王朝與半個世紀的學術懸案
推薦閱讀:
劉緒: 〈夏商文化分界探討的思考〉, 《考古學研究(五)》,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 頁181-200, 北京: 科學出版社。
許宏,劉莉: 〈關于二里頭遺址的省思〉, 《文物》,2008年第1期,頁43-52。

第六週 (2月9日)
商代國家和物質文化所見的早期官僚
推薦閱讀:
井中偉,王立新:《夏商周考古》,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3年,頁71-90。
付羅文: 〈贞人:关于早期中国施灼占卜起源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多维视域:商王朝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 荆志淳, 唐际根, 高嶋谦一編, 頁85-113. 北京: 科學出版社。

注意:第七週2月16日為新年假期,停課一周

第八週 (2月23日)
商代國家和物質文化所見的社會經濟
推薦閱讀:
井中偉,王立新:《夏商周考古》,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3年,頁143-163。
劉煜, 岳占伟: 〈複雜化生產: 晚商青銅器的陶范鑄造工藝流程〉, 《商周青銅器的陶范鑄造技術研究》,陳建立, 劉煜編, 頁81-94, 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4年。

第九週 (3月2日)
物質文化所見古代中國在1600-1000 BC 間的區域互動
推薦閱讀:
黃銘崇: 〈晚商政體形態的研究—空間模型的考察〉, 《新史學》,2013年,22(3):161-207。

第十週 (3月9日)
鬱鬱乎文哉:物質文化所見的西周國家
推薦閱讀:
李峰(著),徐峰(譯) :《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頁35-59。
劉緒: 〈西周早期考古學文化與周初分封〉, 《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考古卷》,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 頁217-221.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天恩: 〈西周社會結構的考古學觀察〉, 《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5期,頁53-62。

第十一週 (3月16日)
周人的統治新策略和“禮制的形成”
推薦閱讀:
曹瑋: 〈從青銅器的演化試論西周前後期之交的禮制變化〉, 《周秦文化研究》,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編, 頁443-56.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傑西卡. 羅森(著), 黃愛梅(譯) : 〈西周青銅鑄造技術革命及其對各地鑄造業的影響〉, 《祖先與永恆: 傑西卡. 羅森中國考宮藝術文集》, 頁48-63. 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

第十二週 (3月23日)
理性化經濟的飛躍:物質文化所見的戰國時期經濟
推薦閱讀:
趙化成: 〈論冶鐵術的發生及其鐵器的使用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問題〉, 《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 頁240-48.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許宏: 〈大都無城—論中國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態〉, 《文物》,2013年第10期,頁61-71。
白雲翔: 《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pp.44-48,2005年。

第十三週
注意:3月30日為reading week,停課一周

第十四週 (4月6日)
注意:4月6日為復活節,停課一周

第十五週 (4月13日)
物質文化所見的秦之崛起與掃蕩中原
推薦閱讀:
趙化成: 〈秦統一前後秦文化與列國文化的碰撞及融合〉, 《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 宿白編,頁619-630.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趙化成: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漢“独立陵園制”的演化軌跡” 〉,《文物》 2006年第7期,頁41-48。
滕铭予: 〈從考古學看中國古代從封國到帝國的轉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5期,頁81-85。

第十六週 (4月20日)
結語:走向帝國之路
推薦閱讀:
梁云: 《戰國時代的東西差別——考古學的視野》,北京: 文物出版社, 頁51-77,2008年。

導修

課程評核及導修要求:
出勤 (包括課堂和導修) 10%
導修題目相關的小論文 (兩篇) 50%
導修表現與報告 (包括口頭報告,提問及討論參與) 20 %
期末小論文 20%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目

井中偉,王立新:《夏商周考古》,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3年,頁71-90。
孫慶偉:《最雅的中國:春秋時代的社會與文化》,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5年。
李峰(著),徐峰(譯) :《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 (新石器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 (兩周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 (秦漢卷)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