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院长报告

 

蒙上主保守,本院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18—2019学年,同时迎向更大挑战的2019—2020学年。在此谨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新同学

我们怀著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来一众蒙召到本院进修神学的新同学。本年度取录了77名新生,其中修读学位课程的新同学共75名(其中BA 1名,BD 8名,MDiv 13名,MA(Christian Studies)40名,MTheol 10名及DTheol 3名)。此外,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亦有1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博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联同剑桥神学联盟合办学位本年有1名新生。在众多新生中,有10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台湾,1位来自澳门,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30多个宗派及60多个堂会。(新生入学感言请参阅《点灯集》)。此外,新推出的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证书课程全年收生,本年共录取文凭新生12人、证书新生6人,共18人。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72位学位课程毕业生及19位文凭课程毕业生,他们的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盼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新教职员、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

自2019年8月15日起,黄慧贤教授受聘为本院助理教授,主要教授妇女神学及宣教相关科目。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客座教授。本年客座副教授和客座助理教授有伍渭文牧师、任志强博士、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王晓静博士和毕业于德国杜平根大学(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的任卓贤博士。上学期我们有来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的谢志斌教授和台湾玉山神学院宗教系的陈文珊博士,下学期我们有来自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和美国弗吉尼亚神学院(Virginia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叶约翰教授。这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学院事工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亦积极开展各项事工:

1. 神学院推广及招生工作

本院以「识见仆人」为学院定位,提出「保守与自由互相尊重,灵性与学术彼此结合」的口号,作为崇基神学教育的宗旨。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工作,先后举办课程资讯日、献心营及课程体验周,并制作「识见仆人」系列短片,期望藉不同途径让更多信徒认识崇基神学教育的特色。同时,本院亦设「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希望能鼓励更多年青信徒回应上主呼召,献身修读神学。

2. 教牧事工部

为了更好地服侍本地牧者,让牧者有静修和默想上帝话语的时间,本院于学期间每月第四个星期一早上举行周一加油站。2019年3至5月间,平均出席的教牧同工为25人。本年度开始增设了圣餐环节。随著新学年开始,负责聚会信息之讲员分别为院长邢福增教授(9月23日)、学务副院长关瑞文教授(10月28日)及客座助理教授任志强博士(11月25日)。

第十三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9年10月15日假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教会公关与公义」。本年主题旨在探讨当教会面临丑闻困扰或厕身社会争议时,坚守公义原则与缓和危机是否能并存。本年大会主题讲员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利嘉敏教授,回应讲员为胡志伟牧师(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及关瑞文教授。下午时段另有论坛,讨论「公义原则vs教会公共形象」,邀请袁天佑牧师、陈淑仪牧师、邓伟棕律师及王纪尧小姐担任分享嘉宾,吸引超过180人参加。

3.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 fe Formation)于2016年9月成立,期望能培育信徒回应时代需要,建立信徒生命。自去年9月起,开办基督教思想及实践文凭课程(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及基督教思想及实践证书课程(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课程结构设有核心及选修科目,核心科目包括圣经研究、基督教研究及神学等范畴之基础科目,选修内容主要以圣经研究、基督教教育及社会参与三大范畴为主,此设计让学员可于修读期间可按个人兴趣选修不同领域之科目,最长修读年期亦延长至四年。课程全年收生,今年九月共录取8名新生。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英国剑桥神学联盟(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英国剑桥神学联盟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2019—20年度有1名新生入读此课程。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实践神学课程,学生需就相关基督教实践领域作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4. 校牧部

本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全时间及兼读制)的关顾,现时校牧部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辉牧师及助理校牧邵倩文姑娘统领。

校牧部与神学院学生会有紧密协调,并负责新同学的性向测验及灵命小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适应问题。此外,学期进行期间,每周举行黄昏共融祈祷会三次,及进行各种个人辅导及心灵关顾。

除平日的牧养外,王家辉牧师及邵倩文姑娘也出外探访、关顾及指导一些在港进行暑期实习的同学,如参与「临床牧养关顾训练课程」(CPE)的同学(分别由大埔那打素医院院牧部、院牧事工联会及天主教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开办之课程)、普世合一暑期实习(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还有个别在不同堂会及基督教机构实习的同学。他们在暑假期间也会为个别同学、应届毕业生及校友提供个人辅导或灵修指导。

5. 传经讲座

第24届传经讲座将于2020年2月22日(六)下午在本院圣堂举行,本年邀得德国哈雷大学(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荣休新约教授施活道教授(Prof. Udo SCHNELLE)担任讲员,讲题为「保罗神学及早期基督教的形成」(Pauline The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ristianity),由叶汉浩教授及叶约翰教授回应,同时邀请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麦金华教授及本院校友,伯特利神学院圣经研究教授及教务长李隽教授(PhD 2009)作粤语传译。

6.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9

由本院与香港圣乐促进会合办的「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9」已于2019年7月28日至8月2日举行,主题为「在基督里的婚盟与崇拜牧养」。是次营会住宿安排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学生宿舍利树培堂,而主要活动场地则于本院圣堂、祈祷室及活动室进行,共有280人参加。

(五)研究中心及交流
1.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暑期学术交流课程」举办至今已达16年,随著中国处境的改变,中国基督教学术研究的前景及需要,需要作更全面的评检并作出具体改革建议。有见及此,2019年度交流课程暂停举办,并召开咨询会议,为更新交流课程作预备。

咨询会于2019年6月11至14日举行,邀请学者有山东大学刘家峰教授、南开大学侯杰教授与王立新教授、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剑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瞿旭彤教授,以及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杨熙楠总监,分别对中国基督教史、圣经研究、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宗教社会学及人类学、基督教哲学及神学及汉语基督教等范畴作最新情况报告,并有本课程的校友及年青学者陈声柏教授、李新德教授、成祖明教授、张晓林教授、程小娟副教授、刘贤副教授、涂怡超副教授、柳若梅教授、赵艾东教授、王幼军教授等回应讨论,以全面了解中国基督教学术前景。另外已向历届学员收集超过125份问卷,希望得到更具体改革意见。

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宗文社举办「建国70年特别课程」〈解放的悲剧──革命时代中国教会的政治与信仰抉择〉,由邢福增社长一连八讲,探讨以中共建国前后,七位中国教会人物(吴耀宗、赵紫宸、陈崇桂、倪柝声、杨绍唐、王明道与李储文)的回应,重温教会历史,在人性与信仰背后,重新审视当年的抉择。

为纪念五四运动百周年,宗文社于5月4日举办「百年后的前瞻: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并邀得李金强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主持及三位与谈者有:李景雄牧师(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首任华人社长)、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及研究教授)、郑宗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从宏观的思想文化及宗教信仰角度,一起反思及探索。

近年的中国宗教政策出现重大转变,宗教领域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社长邢福增教授于7月18日,主讲「听主话、跟主走《新时代中国宗教秩序与基督教》新书发布会」,以回应并反思中国基督教的角色和实践。

研究方面:「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百周年特刊撰写计划」由黄慧贤教授与张颖珊博士负责,曾到日内瓦及上海全面搜集珍贵历史;亦已于7月底完成约20名访谈和访问誊稿,现正积极进行写作工作,希望在12月底前完成初稿,以供女青审阅。

本社负责「中国基督教史学会」的秘书工作,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或研讨会包括「枪杆子下的殉道者:红军与中国教会」(陈智衡博士主讲)。

国际学术期刊《景风》第十六期【增刊本】收录了「第八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的论文。即将出版的第十七期则以Chinese Christianities Seminar,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论文集为主题文章。宗文社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田野万象──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报告》(高师宁主编)已于2018年12月出版。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基督教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并主办及协办多项学术活动。除「传经讲座」及公开讲座外,第三届“Global Network of Research Centers for Theology, Religious and Christian Studies”亦于2019年1月17至20日在本院举行。

中心亦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办讲座:1. “Only Vulnerable Creatures Suffer: On Suffering, Embodiment and Existential Health”,由瑞典哥德堡大学系统神学教授Prof. Ola SIGURDSON主讲以及2. 由牛津大学新约研究教授Prof. Markus BOCKMUEH负责主讲“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Jesus in Mark”。研究计划方面,由任志强博士负责「寻找『雨伞后』新世代的灵性特质及宣教与牧养路向」已经完成资料搜集,正撰写报告。

4.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包括:「中学的生命教育:宗教、灵性与文化视域」2019-2020年度计划已获学园传道会/拿打素基金支持,继续以生命教育服务校园。为更灵活服侍社会,「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将于年底停办,日后将以活动教学模式,开办短期课程。

5.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IASACT)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本年度以“Re-imagining Hospitality and Spirituality in Asia”为主题的论坛于7月3至7日圆满举行。适逢2019年踏入第15年,因此于7月5日晚上举办了庆祝晚宴,当晚出席者达100人,包括今年的参加学者、本院老师及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同事。是次论坛除了有50多位以往参加过IASACT的学者发布关于论坛主题的汇报及负责汇报主持,同时邀请了历届担任过导师和顾问委员的资深学者,以及多间亚洲神学专业协会及机构的代表参与。IASACT创办人徐洸善教授(Prof. David SUH)也有出席,并发表简短致辞,感谢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及本院给予IASACT的支持,以令研修计划可以继续举行。

另外,由本院负责出版、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赞助的第四期电子学术期刊(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将于本年12月下旬前发布。QUEST首刊于2016年发行,旨在建立推广亚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三期期刊共刊登了18篇文章,今年将以庆祝IASACT创办15周年为主题,截至现时已收到12篇学术论文。

本院有4位学生参加2019-2020学年的交流计划,包括3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交流,当中一位会交流一学年,另外两位会分别于上下学期前往交流。另外,2019-2020年度下学期本院将推荐1位神学硕士生到台湾长荣大学神学院(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School of Theology)交流一个学期。2019-2020年度暂未有海外学生前来本院交流学习。

本院一直积极推动学习交流。2019年5月16日至23日,由白德培牧师带领本院师生及校友共22人,造访泰国基督教总会、Bangkok Institute of Theology、Christian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Kaw Thoolei Karen Baptist Bible School and College in Maelah Refugee Camp、McGilvary College of Divinity of Payap University、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佛教大学,另参观当地景点及参加清迈郊区教会崇拜,与当地神学院师生、教会及机构交流。

(六)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及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的双重身份,成为主要华人社会中独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院校。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悉数仰赖教会及私人捐献维持。多年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热心支持。2018—2019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4,242,000元。盼望众教会及信徒愿意对神学教育作更大的承担,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感谢各方鼎力支持,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在2013年使用。整个项目的总开支为7,800多万港币,现时仍需筹募款项近650万,盼望弟兄姐妹继续纪念及踊跃奉献。

因应不同需要,我们希望获更多同道认同投资天国人才的重要,支持奉献「崇基神学教育基金」、「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及「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基金」。

(七)未来发展

1963年,崇基学院为进一步宏扬神学教育的使命,创办崇基神学院,复于1968年改组为崇基神学组。五十六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如何让崇基神学在时代巨变中,扎根香港,关怀中国,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们因应自身的条件,评估前面的困难,从而作出更适切的变革。

大学与神学教育。本院乃华人社会唯一设于公立大学之神学院校。厕身大学体制,并在宗教研究同仁之协作下,我们当谨守位分,致力于在学术研究上,更好地服事教会。感谢上主,备受全球高等教育界重视之「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公布2019年度之排名,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在「神学及宗教研究学科(Theology, Divinity & Religious Studies)」中,获评为世界排名第23位(2018年为47位)。我们并不以追逐排名为己任,是次虽再获肯定,但绝不以此自满。随着香港高等教育急剧转变,近年中文大学推动各项课程及老师评核,本院在中文大学体制内,在坚守神学教育理想之同时,亦须配合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及大学之发展要求。神学院老师在委身神学教育及教会事奉之同时,如何在学术研究上作出更多贡献,成为「识见仆人」,实在需要各位记念。

课程重构。我们十分关注神学课程如何更新,与时并进,更好地服事教会。两年前,成立的课程重构工作小组(Curriculum Re-Formation Working Group),由研究及出版副院长叶菁华教授任召集人。工作小组正全面检视本院神学教育,将严谨地参考国际神学教育趋势、搜集各持份者(支持宗派、学生、毕业生、大学有关部门等)意见、听取校董会之指导等,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提出本院神学课程改革之建议。

建立老师团队。本院已进入老师退休之高峰期。五至十年内,现时大部分专任老师将陆续退休,如何建立新世代之教师团队,成为未来发展之重点。我们身兼大学教授及神学院老师的双重身分,除要符合大学对教授之要求外,亦须委身于神学教育及教会事奉。盼望为本院之未来发展,特别是老师团队之建立代祷,并求上主预备合适人选,供应我们之不足。

建立学生群体。神学教育除课堂教学外,各种以学生为本之非形式学习,亦为不可或缺。随着全时间老师人数之增加,本院师生比例也有相应改善。然而我们对同学(全时间与兼读)之关顾,仍有许多改善之处。我们期望能强化对学生之关顾工作,帮助报读不同课程之同学适应神学生之身分,以及寻索事奉之路向与使命;对于彼等学习及成长过程出现之各种问题,也能作适时之关心及协助。

财务策略。一直以来,本院在财政上,除学费外,均仰赖崇基学院、支持宗派、众教会及信徒之捐献。随着事工发展,在财政上面对愈益沉重之负担。我们会全面检讨本院之收支情况,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将上主藉众教会及信徒交托予本院之资金,作更合上主心意之工作及运用。

新院长履新。崇基校董会于6月17日已通过神学校董会推荐叶菁华教授为本院第三任院长。香港中文大学亦已于9月16日完成相关程序,叶教授将于2020年8月1日起履新。求上主赐叶教授智慧,带领本院迎向面前各种挑战,也恳请各位在祷告中记念叶教授。

本院仝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展望未来的改变及挑战,我们将以老师团队、学生关顾,及拓展工作作为未来的发展重心。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承先启后:一方面,我们承继了先贤的基础及资源,另方面,我们要为崇基学院神学院日后的发展作好预备。为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艰难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此时此刻,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坚守神学教育的使命,担起识见仆人的责任。

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

发表于二〇一九年度神学日庆典(2019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