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建筑学院三名博士生的健康城市研究一同获选《城市气候》期刊最高引用率文章
三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的博士生早前分别利用公开的卫星遥感数据,探测地表信息,研究香港及内地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分区分析。他们各自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研究文章,最近获国际学术期刊《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 选为自2017年起最高引用率的25篇文章的其中3篇,显示香港研究团队在城市气候领域的研究得到全球研究人员的关注并极具参考价值。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资料显示(UN DESA 2018),在 2050 年之前居于城市的人口将增加至占全球总人口68%。在此背景下,城市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角色更为关键。不过,碍于在数据获取、采集、以及各城市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城市气候研究(譬如: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及落实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方面都受到限制。三位中大建筑学院博士生郑颖生(2019年毕业)、王苒(在读)及蔡萌(在读)分别探讨利用公开的卫星影像分析,以进行地表土地用途和形态的分类处理,从而建立一个全球通用且公开的详细市区气候图。
三位博士生的研究以复杂和拥有高密度城市形态的香港和内地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可供全球的城市气候应用研究借鉴,完善城市和区域级别的相关研究方法和应用。三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提升收集城市形态资料的效率与准确度,使研究员、建筑师、规划师都可以简便地了解气候与市区环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对规划未来健康城市、订立公共卫生措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有莫大裨益。
作为四大策略性研究领域之一,中大一直致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相关的研究。三名博士生郑颖生、王苒、蔡萌都是中大建筑学院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兼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吴恩融教授和未来城市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任超副教授所领导的团队成员。团队一直与建筑学院、未来城市研究所,以及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紧密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重点范畴包括健康、城市环境、香港未来发展、香港新发展区、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等。团队亦为香港规划署、建筑署及内地市政府进行城市气候环境顾问研究。近年,团队也获得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参与编制城市气候应用及高温热浪健康相关的准则。
《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 是城市气候范畴的著名国际期刊,刊登的文章有关城市气候条件以及其对地理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全球变化的改变等内容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研究。
获选《城市气候》最高引用率文章
1. 郑颖生 — 《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制定香港的局部气候分区分类图》(GIS-based mapping of Local Climate Zone in the high-density city of Hong Kong)
2. 蔡萌 — 《采用改进后的「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探讨局部气候分区和地表温度的关系—以中国长江三角洲为例》(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limate zone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an improved WUDAPT methodology – A case stud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3. 王苒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的方法测绘市区的局部气候分区—以香港为例》(Mapping the local climate zones of urban areas by GIS-based and WUDAPT methods: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