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六 10:30am-12:15pm
地點康本國際學術園三號演講廳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梁元生 ((852) 3943 7113 / yuensleung@cuhk.edu.hk)
助教 蕭錦華 ((852) 3943 7274 / kamwsiu@cuhk.edu.hk)
週 | 日期 (週六舉行) | 講課 |
1 | 9月12日 | 導言:設立本課程的緣起、及課程之設計和特色 |
2 | 9月19日 | 比較史學:背景,特徵,及其流傳 |
3 | 9月26日 | 公眾史學:定義,範圍,及其發展 |
4 | 10月3日 | 比較史學專題I:歐洲與中國、世界文化之宏觀比較 |
5 | 10月10日 | 本科生課程開放日 Note 1 停課 |
6 | 10月17日 | 比較史學專題II:近代東亞現代化之比較—中、日、韓 |
7 | 10月24日 | 比較史學專題III:英國殖民主義對亞太城市影響之比較—沪、港、新 |
8 | 10月31日 | 比較史學專題IV:城牆與海水:城市文化之比較:京、沪、港 |
9 | 11月7日 | 公眾史學專題I:記錄,文獻與檔案 |
10 | 11月14日 | 公眾史學專題II:地標和記憶:怡和軒與東華 |
11 | 11月21日 | 公眾史學專題III:田野考察和歷史現場 |
12 | 11月28日 | 公眾史學專題IV:博物館與牆壁內的歷史 |
13 | 12月5日 | 結語 |
(Note 1 – 除去本科生課程開放日,本科共有12個教學週,包括講授課與導修課。)
專題論文一篇(約4000字) | 50% |
書評或短文一篇(約2000字) | 20% |
參與導修課表現 | 20% |
參與講授課表現 | 10% |
導修課堂於週六講授課堂之後的12:30-1:30pm舉行,約1小時。每位同學須參與4次導修課堂。
第1次導修:Zoom網上「搜尋圖書館藏歷史文獻」工作坊 (12 Sep)
第2次導修:歷史課題之思考、表述、撰述原則體例及學術規範 (同學自由參與) (19 Sep)
課程全體同學分成第一、二、三組同學,各組又細分為A、B兩組同學,進行以下導修課堂。
第3次導修:「第一組全組、第二組A組同學的個人專題論文/書評/短文諮詢」導修 (同學自由參與) (26 Sep)
第4次導修:「第二組B組、第三組全組同學的個人專題論文/書評/短文諮詢」導修 (同學自由參與) (3 Oct)
第5次導修:「比較史學」小組報告 (「公眾史學」小組同學自由參與) (17 Oct)
(選擇撰寫比較史書籍的書評的同學們,分成兩組作報告。)
第6次導修:「公眾史學」小組報告 (「比較史學」小組同學自由參與) (24 Oct 1:30-2:30pm)
(選擇撰寫公眾歷史的短文的同學們,分成兩組作報告。)
第7次導修:「第一組A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31 Oct)
第8次導修:「第二組A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7 Nov)
第9次導修:「第三組A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4 Nov)
第10次導修:「第一組B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1 Nov)
第11次導修:「第二組B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8 Nov)
第12次導修:「第三組B組同學報告個人書評或短文的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5 Dec)
請參考講授課堂派發課程大綱參考書目。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