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我感到非常榮幸!很感謝通識教育部和哲學系的同事,以及我的學生。沒有他們的幫助和鼓勵,我不會得到這項殊榮。我的教學年資不算深,談不上對教學有甚麼獨到的心得,但也願意分享一些教學理念。
首先,我認為教師在課堂的表現,其實是他日常的學術修養的流露。因此教學不只是一種專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當教師具備吸引學生的氣質和風範,課堂才會精彩。我又認為,良好的教學一定是有趣的教學。好的教師會在生活中注意與所教授科目相關的人和事,尤其有趣的材料,以豐富其教學內容。另外,教師的幽默感對於教學是很重要的。幽默不單能製造課堂氣氛,深刻的幽默故事往往很有啟發性,有助於學生吸收和反省課程內容。
談到通識科目、尤其是批判思考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第一、寬容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寬容原則是指導溝通的原則。其要旨是:詮釋時應盡量把對方的說話理解為真理。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很鼓勵學生作課堂討論。而在課堂討論中,我遵照寛容原則,盡量把學生提出的意見詮釋為最合理的見解。唯有這種環境,才能鼓勵學生表達意見,達至教學相長的目的。這種互動的教學,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能夠參與,產生對課程的歸屬感。第二、以例子貫通各種學科。從眾多不同學科之中抽取出與批判思考有關的例子。我常在課堂上分析文學、哲學、自然科學、歷史學、政治學等等學問裡的邏輯推論,讓學生明白批判思考如何應用於各種學科。第三、活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在課堂中,我經常引用學生熟悉的政治人物或影星、歌星的言論;又引用電視廣告,電影或卡通片段。這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體驗課程內容與生活的相干性。
總之,要把通識課教好,教師的氣質、融會貫通的知識、以及虛懷若谷的接納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