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傳媒的一天:發現與啟示

沒有傳媒的一天:發現與啟示

日期: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講者:蘇鑰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各位教育同工,您起床後第一件會做的事情是甚麼呢?

四十年前,我們父母的一代,可能是扭開收音機。

到了我們的兒女、我們的學生這一代,可能是晨早一張開眼便急忙輕掃智能手機的屏幕,查看昨晚臨睡之前所發的 what’s app 訊息,對方查看了沒有;在「臉書」的留言,又可有得到別人的讚好。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能把玩於手掌之間的電子傳媒,除了是建構社交網絡的重要工具,更是他們獲取資訊、調劑生活、排解寂寞、hea時間的最佳友伴。

作為教育工作者,眼見自己的子女、學生,行住坐臥都片刻不離手中的電子媒體,我們除了擔心他們究竟有沒有好好學習,更擔心電子傳媒對他們的影響。

上次通識午餐聚會由名為 “Unplugged”的實驗研究 說起,討論電子媒體對教與學的影響,引起了熱烈交流。是次我們邀請到有份進行該項計劃的新聞與傳播學院蘇鑰機教授為我們分享他的研究發現及觀察。早在1988年,蘇教授已對中大學生進行了一項同類研究。對比二十年前,今日的大學生接觸傳媒的時間由每天3.5小時大幅增加至13小時。不少參與實驗的學生更已「上癮」形容自己的傳媒使用習慣,又指出電子傳媒鋪天蓋地,難以迴避。

在是次聚會中,蘇教授將報告兩代中大學生「傳媒飢饉24」的發現與啟示:在數碼世紀成長的學生有何特質?傳媒是否必然是毒品?學生的傳媒使用習慣是否要「糾正」?傳媒「中毒」又是年輕人才有的問題嗎?作為老師的我們,在這數碼世紀,又可以如何把握教機 (teachable mo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