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Banner

國際生體驗中國文化藝術

每逢暑假,校園都會迎接數百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修讀國際暑期課程,讓他們在香港這個中西融合的環境下,透過課堂學習及文化體驗,認識中國文化。今年,大學得到黃宜弘博士與梁鳳儀博士創辦之勤+緣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慷慨捐助,首度為400位到訪中大的海外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中國文化藝術體驗活動,名為「中國文化藝術月」。

「中國文化藝術月」由和聲書院主辦。歷時近一個月的活動包含了十多款各式各樣的節目,既有音樂及電影欣賞,又有民俗藝術工作坊,還有京崑粵戲曲介紹。表演嘉賓個個身手不凡,包括享譽國際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上海崑劇團、崑曲表演家顧鐵華博士、國家一級演員王立軍先生、著名江南畫家季全保先生、殿堂級古箏演奏家鄒倫倫博士、粵劇一代宗師白駒榮的女兒白雪梅小姐等。活動更別出心裁舉辦中華文化之旅,讓海外同學實地體驗中國歷史與文化。對於遠道而來的海外學生來說,在學習暑期課程的同時,可以參與如此豐富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實在是一次難得機會。

在活動的開幕典禮上,川劇變臉表演引人入勝,沈校長更即場與海外學生一起揮毫,彰顯中國書法的魅力,在場數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興奮不已。讓我們透過錄像重溫開幕典禮的精華片段。

中大創意成果拔頭籌

中大日前在「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中取得佳績,共有十四項作品獲表揚,不單是全港獲獎最多的院校,更囊括了創新組及創業組兩大特等獎以及最優秀組織獎。

獲創新組特等獎的項目是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研究生陳鍵偉發明的一套多功能真空納米壓印系統。目前市面缺乏有效的精密曲面加工技術及設備,此創新技術的優勢在於結合彈性模具和低成本高效率的製造工藝,不但能在非平面基底上壓印二維和三維的多層微納結構,也適用於大面積高精度的製造需求,可廣泛應用於精密製造行業及科學研究中。此項目亦同時獲得大賽的數理/機械與控制組別一等獎。

創業組特等獎得主是信息工程學系畢業生郭瑋強及金融學系畢業生劉柏林 。他們的作品「守護者科技(R-Guardian)——智能化隨身物品方案」兼具防遺失、防盜、防偽等多項功能。只要將低耗電藍牙晶片放在手袋、雨傘等隨身物品並連接至手機,當物件遺失或被竊時,手機的專屬應用程式便會馬上發出通知。系統更可以單一平台管理多件隨身物品。技術亦可幫助品牌商對商品進行產品認證,提升防偽功能。項目同時獲初創企業組別一等獎。

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研究生盧博文同學及博士研究生王超群同學合作的跨學科研究項目「人臉識別的連續血壓監控」獲資訊技術組別一等獎。此系統無需使用任何穿戴式設備,只須安裝在帶有鏡頭的裝置上,如網絡攝像機、閉路電視、手機等,便可實時及連續量度血壓變化。此系統亦支援多目標監控,可用於醫院同時監察多個病人的身體狀況,減輕醫生的負擔。

童趣「斗室」閃耀國際建築展

在今年舉辦的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位於中國館一座外墻鋪滿凹凸方形圖案的小木屋吸引眾多遊客注意,大家好奇地鑽進這座造型奇特的展品以窺探其中奧秘。這個矚目的展品便是建築學院朱競翔教授的設計,名為「斗室」,是展覽中少數與實物原大的建築物。「斗室」以輕木格子為基本單元組建而成,牆壁內外以及地板都是高低凹凸的格子,變化多端的拼砌方式構建多功能空間,讓遊人隨意探索、休憩。

「斗室」的設計原型是朱教授建於甘肅省的一個幼兒園項目。2015年,朱教授及其團隊與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合作,在甘肅省的偏遠農村搭建多個「童趣園」,為當地兒童提供教育和嬉戲空間。小朋友可以在「童趣園」的牆上、地面上的「格子」中攀爬、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即使沒有玩具,也可在這個不拘一格的空間中自得其樂。

朱教授過去十年一直致力研究預製輕型結構。「童趣園」便利用輕型預製組件裝嵌而成,建造過程簡便,沒有專業訓練的村民,甚至學生也可以參與建造,從而提升社區的凝聚力。朱教授認為,這種建築原型同樣可用於香港的城市發展。 他表示:「輕型結構的建築系統可適應香港的複雜環境,如安裝在現有建築之上,不但成本效益高、施工安全,也更環保。」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主講:「全球財富不均」

馮又嫦教授主講「植物、水和氣候」

線舞: 中西書法與舞蹈的完美邂逅

追夢者:王無邪教授早期作品展

中大愛心月餅賀中秋

中大藝術2016(第二階段) - 研究生展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中大中醫學院與大學圖書館共建全新數碼館藏「中醫古典文庫」

中大太空所博士畢業生獲AXA安盛研究基金博士後獎學金

「傳訊及公共關係處」網頁 http://www.cpr.cuhk.edu.hk

以上訊息由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發出。查詢有關訊息內容,請電郵至中大傳訊及公共關係處cpr@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