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辨證之法 - 黎美君醫師 (淺談中醫辨證之法 - 黎美君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17/05/2018

黎美君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研究助理、註冊中醫師

淺談中醫辨證之法

17/05/2018

相信不少人都好奇,中醫師們究竟是怎樣看病的?

醫師們首先會透過四診,即望(如望臉色、舌苔、眼神等)、聞(聲音、氣味等)、問(病史、病發時間與過程等)、切(把脈、觸診等),從而收集足夠有關病症的資料以進行辨證分析,如病人食慾欠佳,食少則飽或食後感到胃/腹脹,口淡,面色偏黃或蒼白,易感疲倦,氣短聲低,大便偏爛,舌偏淡或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而脈偏軟弱無力,便可以歸因為脾氣虛此證型。

因此,中醫看病,主要是以當下病人的狀態作為辨證的材料,而在此辨證的基礎上,再結合病人體質的強弱、病邪的盛衰及地理環境、精神因素等影響作綜合考慮,從而得出治療方法,亦即為辨證論治,而中醫師們窮盡一生,也是在辨證論治上下工夫,務求能辨證準確,開方用藥時才能得心應手。

而辨證亦有不同的方法,例如以病發的部位或病因來進行分類。在部位方面,如︰以臟腑分類(脾虛、腎虛等),也可從病因分類,如︰外感病因(風、寒、暑、濕、燥、火)、情志(喜、怒、憂、思、悲、恐、驚)或飲食、過勞過逸等。

如各位對中醫辨證方法有興趣的話,不妨多和醫師們交流。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