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新冠肺炎中 預防角色 - 梁晶博士

文章來源:信報  - 中大醫論 21/02/2020

梁晶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註冊中醫

中醫在新冠肺炎中 預防角色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多宗肺炎病例,病毒與過往已知的病毒不符。至2020年1月7日,國家健康 衞生委員會確認發現一種新冠狀病毒,並暫時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後世衞正名為COVID-19)。除 武漢市外,廣東、浙江、河南等地開始通報有大量確診病例,海外包括新加坡、泰國、南韓、日本亦陸續呈報,香 港亦於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宗確診輸入個案,至今累計確診個案已達雙位數。特區政府為控制疫情惡化,於2月5日 宣布對從內地入境人士實施強制檢疫14日的措施,加上近期陸續出現的本地個案,如長康邨康美樓的大規模隔離等 ,預料需要隔離的人數將會陸續以倍數增加。

經得起循證醫學考證

香港現在有兩批重點急需中醫預防措施介入的人群︰第一批為需要家居隔離或強制隔離的市民,他們並未確診染病 ,但因曾赴內地或與確診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而需要隔離;另一批為前線醫護及非醫療支援人員,尤須留意,在 2003年SARS期間,非醫療支援人員為三種醫院工作者(另外兩種為護士、醫生及醫療技術人員)中染病率最高的。 對於這兩批人士,他們既沒有任何治療,又處在全隔離或半隔離狀態,極需外界介入為他們提供中醫預防之法。

中醫在疫病中的抗爭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明代吳 又可《溫疫論》專篇講述溫疫,其言「疫者,感天行之癘氣也」、「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均強 調疫病乃感受大自然疫癘之氣而發病,無論體質年紀,一旦染病,症狀均很相似,這與現代醫學中傳染病的概念一 致。因此抗疫的防治工作在中醫的發展中從未停止。

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於2003年SARS期間,梁秉中教授的研究團隊為3160名醫院工作人員提供防疫中藥兩周,結果發 現服藥組未有感染,而未服藥組則有4%的感染率。除此以外,服藥組的呼吸道症狀有所減輕,其生活質量亦有所改 善,部分自願接受血液檢測的參加者,其免疫相關的指標亦有所提升;這一研究已於2005年刊登於學術期刊。雖然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並非SARS,但從研究可見中醫藥在預防疫病中是經得起循證醫學的考證。

須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中醫如何在香港應對新冠肺炎中擔當好預防角色呢?香港在實行預防措施時必須有幾個堅持,一是必須天人合一 ,三因制宜。雖然內地各區的醫療單位已發布不同的防疫處方,但處方組成都有其相異之處,可見「一方治一病」 的概念不符合臨床實際。臨床必須結合因人,即人的體質特點;因時,香港的氣候特點;因地,香港的地域特性 ,以三因作出量身剪裁,開出處方,否則預防不成,反生他病。二是提倡「治未病」,強調預防的重要,搶在疫病 發病之前,趁早介入,達到增強體質,祛除病因,亦即是扶正祛邪的目的。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