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院长报告

 

这是本人首次以院长身分作报告。在此谨就新同学、毕业生、新教职员、事工开展、财政状况向大家报告崇基学院神学院在过去一学年的情况,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新同学

过去10年来,本院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在上帝带领下,一如以往8年,今年新生人数超过100人,包括修读学位的新同学共113名,其中B.D. 18名,M.Div. 14名,M.A.(Christian Studies)51名,M.A.(Theological Studies)7名,M.Theol. 9名,D.Theol. 1名,Ph.D. 3名。首届教牧学硕士(Master of Ministry)于2014年9月开办,新生人数为9人,本院同时增加了与崇拜和圣乐有关的科目。在众多新生中,有37位来自中国内地,3位来自缅甸,1位来自台湾,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40多个宗派及80多个堂会。(新生详细资料及其入学感言请参《点灯集》)。我们为信徒而设的圣经研究文凭课程有新生72名,当中包括23名本地同学及49名内地同学、圣经研究高等文凭课程有新生17名、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有新生15名,神学文凭课程及神学高等文凭课程将于今年冬季改为基督教研究证书课程及基督教研究文凭课程,基督教与中国文凭课程因收生不足而暂时停办。

迎来一众新同学,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有如此众多的弟兄姊妹被上帝呼召来本院攻读神学,但是由于学生宿舍宿位不足,我们被迫将一些家庭宿舍变为单身宿舍,而且将双人房变为三人或四人房。自2010年开始,我们在西贡区的樟木头租赁了一幢村屋供16位同学居住,由2012年开始在大埔芦慈田村租用另一幢村屋作为第二延伸宿舍,提供12个宿位,每月租金杂费合共支出超过50,000元。我们正筹备在校园内增建宿舍,已向崇基学院校董会报告并获初步接纳。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107位毕业生,他们的名单、资料及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希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新教职员

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本年新任的客座教授有刚卸任本院院长的卢龙光牧师,客座副教授有谢品然博士及伍渭文牧师,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和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王晓静博士。本学年的下学期我们有来自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及来自英国里兹大学的Prof. Kevin Ward。他们在我们中间,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在研究拨款的支持下,本院校友袁浩博士获聘为博士后研究员,为期一年。

(四)事工开展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有以下的事工开展:

1. 传经讲座

第19届传经讲座已于2014年3月14及16日在城景国际水晶厅举行,是次讲员为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柯约翰教授(Prof. John J. Collins)。柯约翰教授自2000年起于耶鲁神学院任教,现为贺姆斯旧约评鉴及诠释学讲座教授(Holmes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Criticism and Interpretation)以及耶鲁大学特伦布尔学院院士(Trumbull College),并获母校都柏林大学学院颁授荣誉博士。讲座主题为「基督教起源时的犹太天启思想」,讲座共分三讲,包括「从现世的实现到复活的生命」、「天启思想中的弥赛亚」及「天启与暴力」,由周健文博士作即时传译,吸引约270人报名参加。

2. 新约圣经研究学会研讨会

由本院主办,崇基学院赞助,Asia Pacific Liaison Committee组织的新约圣经研究学会(Society for New Testament Studies)于2014年5月24日至25日举行开幕礼及研讨会。多位来自亚太区包括:内地、印度、新加坡、澳洲和纽西兰的圣经学者均有出席,亦有来自奥地利的圣经学者出席。

3.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4

由本院主办,崇基学院校牧室及香港圣乐促进会协办的「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4」已于7月21日至25日举行,主题为「基督—我们的复和」。是次营会住宿安排于中文大学利树培堂,而主要活动场地则于本院圣堂举行。共125人参加。

4. 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

国际华裔圣经学术会议已于2014年8月18至20日于本院举行,邀得近百位世界各地之华裔圣经学者参加,当中共50位学者在会议中发表论文,另有三场公开讲座,分别由来自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的著名旧约学者萧俊良教授、来自美国主教神学院的余莲秀教授及本院的卢龙光牧师主讲,共150人参加。

5.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第12届「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已于2014年7月20至8月16日举行,有60位来自内地大学的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住宿于神学楼。本院多位教授轮流上课,讲授新旧约圣经概论及神学、基督教教义核心、基督教个人及社会伦理等课程。除进行密集课程及为参加者提供个别的研究指导外,亦安排参加者参观香港基督教教会及有关机构。本届学员的心声,详参《特刊》。

6. 教牧事工部

由2007年起,教牧事工部举办周年牧养研讨会,藉此建立教牧同工及学者们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第八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4年9月16及17日假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政治生态转型下的牧养」,邀请了16位本地学者及牧者为七个专题进行探讨,包括:「现今香港政治生态的理念与分析」、「从信仰/哲学/道德角度反思现时政治生态」、「从神学反思现时政治生态及其转变」、「政治生态转型下的牧养」、「堂会经验分享」、「牧养及关社关政的经验分享」及「从历史角度看政治转型下的牧养」,吸引了270多位教牧同工及信徒领袖参加。

教牧事工部推动「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为本地牧者提供教牧支援。是项计划为事奉15年以内(首要为10年内)的牧者提供具体而贴身的属灵指导与支援,以提升牧养能力,使牧者及教会皆得以健康成长。新一届「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之「菁英同行者」已展开,现有17位会员。此计划以学习为本,在神学院基础教育以上让牧者在牧养智慧、个人心志及性格的成长所须的知识上更上一层楼,成为合神心意、忠心、成熟、爱主爱羊的好牧者。

教牧事工部开办了「泰氏(T-JTA)性格分析-牧者训练课程」及「潜意识的辅导/牧养应用工作坊课程。此外,教牧事工部亦与圣公会圣三一座堂于2011年1月起合办「圣经研究基础文凭课程」。圣经研究基础文凭课程第二届毕业典礼于2014年5月18日在圣三一座堂举行,共有8位毕业同学。自2012年起为内地牧者和信徒领袖提供圣经研究文凭课程。其他活动有每年皆举办之献心营、神学生活体验营、静修营等。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多年来在海外寻找合作伙伴而未有结果,感谢上帝,自2011年起我们与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 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此课程今年录取了1名学生。此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的牧养研究课程,学生需以实际牧养经验为基础作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7.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致力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本院今年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签署协议书,自2014-2015年度起,本院负责举行「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Asia Cultures and Theology, IASACT)」,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提供经费。此外,本院有4位神道学硕士同学参加2014-2015年的交流计划,其中3位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学习一学期;1位到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作一年交流学习。2014-2015年度有一位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的华裔硕士学生、一位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和一位河南大学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学习,另外有一位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生以荣誉研究助理的身份在本院学习。我们也增加了外地的暑期实习计划:在刚过去之暑假,有1位同学在美国教会实习、1位同学在英国教会实习、3位同学在印尼教会实习。盼望这些实习机会能扩阔同学的视野和经验,亦可扩大本院学生未来的事奉范围。

内地交流方面,2014年5月9至16日,本院师生共47人组织成「北京交流学习团-耶稣在北京」,探访燕京神学院、国家宗教局及北京市基督教两会、北京市教会等,并与当地师生、教会领袖及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信仰经验及学术交流,以了解当地教会、信徒和神学教育的现况。

本院决定扩阔交流学习的地点,包括在2014年1月2至9日,本院师生19人组织以“Study Tour to Myanmar: Christianity in the multi-religious and multi-ethnic context of Myanmar”为题的缅甸交流学习团,到访曼德勒、东枝及仰光等多个地方及探访了缅甸多间神学院、教会及校友。这些海外交流计划由周凯旋基金会捐出的专款资助,专款同时亦会支持本院开设基督教与跨科际对话的课程、研究和资助来自亚洲的学者在本院的交流。

8. 教会使命支援计划

自2012年开始,《教会智囊》已改为电子版,透过本院的手机应用程式(App),直接传递往各手机和电脑使用者。2013年11月至今,本计划共出版《教会智囊》三期,主题分别为「和平占中」及「后占中时代(一):教会的在场与离场」。

9.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经已超过十年,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与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包括「此世与他世之间」第三次坟场考察、「回顾第三条道路:中国家庭教会的合法化回顾与展望」公开讲座及「当前中国城市家庭教会的政治挑战」公开讲座。

由本社负责秘书工作的「中国基督教史学会」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或研讨会包括「《时代》杂志2013年度风云人物教宗方济各及其对中国天主教的影响」、“Lost in Translation: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及「国际赋权,国内维权,与跨国倡权:中国宗教人权提升的路径比较」。

宗文社除出版国际性的学术期刊《景风》外,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包括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以中大出版社名义出版,本社负责编辑及制作的《吴耀宗全集》合共四卷6册,预计于2015年底全数出版。另景风丛书系列22:Postcolonial Imagination: Archeological Hermeneutics and Comparative Religious Theology by Paul S. Chung及由魏克利(Philip L. Wickeri)及陈睿文合着的《万代要称你有福—香港圣公会圣马利亚堂史(1912-2012)》(香港教会系列7)亦分别将于2014年11月及12月出版。

10. 基督教研究中心

本院在崇基学院神学校董会支持下,在2006年于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内设立「基督教研究中心」,由本院负责。本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动及深化基督教三大传统的研究,并在香港及中国的多元文化及宗教处境下,促进基督教与其他信仰传统及宗教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对现今的世界有所贡献。成立后,本中心即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亦以合办形式与崇基学院或其他基督教团体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传经讲座」及多个公开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工作坊等,如由甘小二导演分享、任志强博士回应的「中国基督徒独立导演甘小二电影欣赏及讨论─《在期待之中》」;由邢福增教授、朱建忠传道、胡志伟牧师主讲的「温州十架:浙江强拆教堂与内地宗教自由」公开讲座;由麦佐人教授(Professor Jolyon Mitchell)主讲的「化刀剑为犁耙—把武器转化成艺术的非暴力抗争」(Swords into Ploughshares-Arms into Art as Non-Violent Resistance)公开讲座;由罗洛克博士(Dr. Raag Rolfsen)主讲、龚立人教授回应、汤泳诗博士主持的「自由之后:宗教能否为崩解的社会提供新的根基?(Post-Liberal Society-Can Religion Supply a Foundation for a Society Beyond Weightless Freedom and Consanguinity?)」公开讲座及由冯炜文先生主讲、江大惠先生、任志强博士、莫介文先生作回应的「香港政治夹缝下本土神学的出路」公开讲座。

11.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于2014年1月4日与基督教关爱动物中心及猫朋狗友合办「爱动物爱社区爱生命」研讨会,讲员为龚立人教授、德望学校小学部校长阮嫣玲修女、元朗区议员李月民、独立猫义工陈任君,内容包括:分享「捕捉绝育放回计画」及讲者们的相关故事。中心亦于2014年8月17日与生命教育基金会合办「第四届青年研讨会」,今年主题为「从通讯教育科细看分数主导的评核」,对象是全港高中学生(中四至大专生),参加人数约200人。

12. 爱邻「社」服务学习计划

本院于2012-2013学年获周凯旋基金会慷慨捐助150万元,开展爱邻「社」服务学习试验计划,并于2013-2014学年再获拨款155万元,继续推行此计划,并成功招募超过690位同学服务中大邻近社区。计划现由沈祖尧校长及本院副院长关瑞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并由卢龙光牧师担任荣誉顾问,由本院聘请专职同工负责策划及执行,与位于沙田、大埔及马鞍山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学校合作,鼓励中大全日制本科生及学生团体以服务学习项目来服务邻近地区弱势社群,同时教育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懂得尊重及关爱他人,将来回馈社会。

爱邻「社」服务学习计划于2014年1月11日举行首届「杰出服务嘉许礼暨分享会」,奖励在计划中表现杰出的学生,并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计划并于2014年3月15日在沙田公园及城门河畔举行「爱邻社嘉年华及手牵手围绕城门河」活动,由参与计划的学生联同长者、低收入家庭、弱势小朋友、智障人士、精神病康复者及南亚儿童等受惠社群,沿城门河畔手牵手,组成英文字母「L」,代表「Love」及关爱共融,传达爱邻舍、爱社区之信息,参加人数约300人。

13.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5日正式成立,在本院及汕头大学的领导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此联合中心举办了各项学术活动,以推动中国基督宗教研究、推广国内全人生命教育、推进潮学文化研究和搭建国际研究平台为愿景和目标。于2013年11月9至10日,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本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第2届区域基督宗教研究与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系列学术会议: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已在汕头大学顺利举行。联合中心与中国唯一国家级宗教学术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继续合作,内地与香港基督宗教研究权威专家及青年学者近50人参会并发表论文,潮汕本土学术和宗教文化团体等共五个机构派代表前来参会,汕大师生60多人前来聆听并参与讨论,提升了联合中心在中国基督教研究中的影响力,也把最前沿的基督教研究带到潮汕社会及汕头大学。

联合中心2013-2014学年度访问学人系列活动于2014年5月28至30日举行,著名儿少读写障碍研究专家、香港理工大学程正家教授应邀访校。此次系列活动以「儿少全人生命教育的再思与发展路向」为主题,除面向汕大师生,同时也扩展至汕头市的教育部门及社区开展交流活动,约有750人参与了程教授的精彩演讲及工作坊。

除以上大型活动,中心还不定期举办两个系列的讲座,分别是「全人生命教育讲座系列」,本年度共举办五场演讲,参与学生超过1000人;以及「通识教育论坛」,本年度共举办七场演讲,参与学生超过1600人。

14. 新旧院长交接

卢龙光牧师于2014年7月31日卸任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职务,衷心感谢他过去十九年来忠心的事奉,领导本院取得长足的发展。卢牧师荣休后会以客座教授身份留任两年,同时兼任教牧事工部(荣誉)主任,以其资深学者及牧者的经验,协助教授牧养和新约科目,推动教牧事工部的工作,协助新院长的交接。为表达对卢龙光牧师的谢意,神学校董会于2014年8月17日晚上假旺角帝京酒店举行「卢龙光院长荣休感恩晚宴」,本院校友会为晚宴的协办单位。来自香港、国内及海外的友好聚首一堂,数算上帝对本院的丰厚恩典。是晚筵开40席,近500人参加,场面热闹。当晚亦举行「卢龙光牧师神学教育奖助学金」启动礼,此奖学金用以支持校友作持续进修,迄今筹得港币42万元。

邢福增教授于2014年8月1日履新,接替卢龙光牧师出任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任期三年。「院长就职崇拜」于2014年10月16日假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安素堂举行。崇拜由东南亚神学教育基金会董事及本院退休教师江大惠先生证道。就职礼由支持宗派领袖/代表:包括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苏成溢牧师、五旬节圣洁会香港总监督伍山河牧师、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会长袁天佑牧师、香港圣公会圣士提反堂主任叶锦辉牧师、基督教香港崇真会会长王福义长老连同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陈伟光教授和神学校董会主席陈衍昌法政牧师进行按手礼。邢福增教授从陈衍昌法政牧师及陈伟光院长授权,正式成为新一届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后由卢龙光牧师为新院长祝祷。约500人出席。有关就职崇拜的详情,请参本期通讯的附页专页。

(五)财政状况

本院能够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是因为崇基学院加入了中大,成为三所创校成员学院之一,这不仅是在四个主要华人社会(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内地)中绝无仅有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教育单位,也是亚洲公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这是上帝的恩典,也是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所获得的成果。然而在财政上我们必须倚靠私人的捐献而非公帑。本院创办早期,大部分经费,特别是所有外籍教师的薪金,悉是由海外差会支持。直至八十年代末本院的经费主要由本港的宗派教会支持,情况颇为艰苦,因为不少宗派教会的资源主要用于教会本身的经常支出和发展;部份弟兄姊妹亦误以为我们身处公立大学而不需捐款支持,而华人教会也未有发展出支持神学教育的坚实传统,觉得神学教育费用太过昂贵,当财政遭遇困难时,往往被削减的就是神学教育的经费。其实教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人的生命,故此投资在人才训练应该是最重要的投资。过去十年我们遇过最艰难的时刻,幸好在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支援下,我们在财政上并无匮乏,从2003-2004年度经常费的财政支出结算港币$6,670,000元提升至2013-2014年度的经常费支出结算为港币$11,656,000元。另外,为支持内地同学来本院进修,2013-2014年所拨出的内地生奖助学金超过$4,405,000,2014-2015年度预计为$4,582,268并为各同学安排教会实习,盼望大家奉献及代祷支持。

香港从1997年以后数年间曾面对财政危机,亦影响部份支持本院之教会;而2013-2014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566,000元。盼望华人教会愿意对神学教育支出有更大的承担,在弟兄姊妹继续努力支持下,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六)未来发展

五十一年前,本院的理想是全职教师由具高等学位的华人担任,主要经费由本地教会及弟兄姊妹支持;这些理想目前已经达到。我们在过去十年的目标是逐步加增教师及学生人数,强化服务香港教会的功能,提升圣经研究的水平,促进教会与神学及香港处境的互动关系,以及促进跨科际之学术研究及海内外华人神学工作者彼此交流合作的机会。回顾这十年的发展,学生人数由2003-2004年的111人增至本学年的321人,专任教师由6位增加到10位。我们实在为这些发展而感恩,但却不敢骄傲和自满,因为我们所做的仍然不足。本年度在教师团队中我们增加了崇拜与圣乐及教牧学方面的教师;我们将全面检讨本院的课程,与时俱进,更好地服事教会与社会;我们期望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群体的牧养及关顾;我们期望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本院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平台,服事香港教会及众学校;我们将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发展电子平台,配合教学及教牧事工的发展;我们期望为每一个支持宗派教会设计和支援配合各自教会传统及需要的信徒培训课程;我们期望能适时、适切地提供资源,支援香港教会的牧者和信徒领袖回应急剧的社会变化;我们期望不但与内地大学,更与内地教会及神学院发展更长期及稳定的互动关系,有更多及更有实质的交流与分享。我们不敢奢望在短期内能实现众多的期望,但却愿意朝着上述的目标努力。

除了以上长期的发展计划外,我们也须努力改善本院的设施。神学楼在1969年建成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建筑费是由海外教会所捐助;当时由于经费不足,未能兴建计划中的小圣堂。三十多年后,我们在学院及大学支持下,在2003年庆祝40周年时决定筹建神学院圣堂,并于2011年落成奉献,圆了三十年前的梦想。随着本院总办公室在2012年3月迁入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如何更好地运用神学楼的空间,以应付本院日后在教学、研究及事工方面的发展,确是刻不容缓的。

自2011年底以来,已有不少教会和团体借用圣堂的场地作退修、营会、研讨会及结婚感恩礼等活动。圣堂每日开放供各界人士作个人静修,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下午5时,欢迎各位参观使用。

现时圣堂的硬体建筑和装修费用已接近最后结算阶段,约为7,400多万元,加上其他开支如订造钟琴、雕塑和购置家俱等,整个项目的预算修订为7,800多万元。为筹募有关经费,于2004至2011年每年3月份举行了共8次步行筹款,筹得的款项合共超过420万元。此外,自2004年起亦举行了5次筹款音乐会,合共筹得超过268万元。2010年7月校友会与本院合作,举行「环保感恩筹款晚宴」,共筹得善款125万元。2013年2月16和17日由校友会牵头、本院协办,举行「我的故事.我的诗歌-一位失明诗人的传奇和诗歌」音乐会,共筹得超过200万元。再者,个人及堂会捐献已超过2,374万元,其他奉献超过590万元,而支持宗派之捐献亦已超过1,311万元,崇基学院捐出500万元,连同利息,目前我们已筹得约6,800万元,由宗派教会认捐的约有770万元,仍需筹募约230万元,盼望大家继续踊跃支持。

展望未来,本院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变及挑战,并作长远的企划。本院同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学教育能够符合上帝心意。为本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际此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

发表于二〇一四年度神学日庆典(201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