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署理院長報告

 

蒙上主保守,本院走過了充滿挑戰的2016-2017學年,同時迎向更大挑戰的2017-2018學年。在此謹向各位報告過去一年各方面的情況,並展望未來的發展。

(一)新同學

每年迎來一眾蒙召到本院進修神學的新同學,我們感到無比興奮。本年度取錄了逾80名新生,包括修讀學位課程的新同學共77名,其中BD 8名,MDiv 9名,MA (Christian Studies) 34名,MTheol 21名,DTh 1名及交換生2名。此外,中大研究院宗教學部亦有2名從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學博士生願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與英國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聯同劍橋神學聯盟合辦學位本年沒有招生。在眾多新生中,有9位來自中國內地,1位來自台灣,1位來自緬甸,而本港同學分別來自30多個宗派及60多個堂會。(新生詳細資料及其入學感言請參《點燈集》)。此外,由於文憑課程正在處於課程重整,我們為信徒而設的聖經研究文憑課程有新生3名、聖經研究高等文憑課程2名,而聖經研究高等文憑課程及基督教生命教育文憑課程今年9月暫停招生。

(二)畢業生

今年我們有84位學位課程畢業生及32位文憑課程畢業生,他們的名單、資料及畢業感言請參閱《燃燈集》,願上帝帶領他們的前路。盼望校友繼續記念母院的發展及需要,切切為我們禱告。

(三)新教職員

本年度新聘王珏博士為專任講師,任教舊約聖經科目。此外,我們每年皆邀請本港或海外的學者作訪問學人與客座教授。本年客座副教授有伍渭文牧師,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國長老會差會差派的韓裔老師梁明浩教授。下學期我們有來自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的謝志斌教授、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的Dr. Jayeel Serrano Cornelio及美國加州宣道會灣東堂的陳榮超牧師。他們的加盟,不但使我們的神學反思能與國際接軌,並且與眾來自海外的同學一同提醒我們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學院事工

除了經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外,我們有以下的新事工呈獻與主:

1. 神學院推廣及招生工作

為進一步拓展招生工作,本院自2015年起重新整合各項宣傳工作,除原有的課程資訊日及獻心營外,亦舉辦課程體驗周,參加者可旁聽各教授的課堂,體驗本院的神學教育及訓練。同時,為強化本院形象,決定舉辦「崇基載道」公開講座,2017年1月13日舉辦「政經權勢下的自由」公開講座,由本院老師主講,從神學及聖經角度思考現今政經制度與自由的關係以及基督徒如何理解壓制多於自主的困局。兩項活動,合有360多人出席。再者,本院設「時機青年神學獎學金」,希望能鼓勵更多年青信徒回應上主呼召,獻身修讀神學。

2. 教牧事工部

為了更好地服侍本地牧者,讓牧者有靜修和默想上帝話語的時間,由本年3月開始,全新形式週一加油站逢每月第四個星期一早上舉行。3至5月聚會中分別有31位、17位及21位教牧同工參與。暑假期間暫停,及至本學年第一期恢復聚會。9月份聚會已於9月25日舉行,出席人數共21人。今年本院學生在暑期實習方面得到兩個新的機構接納安排:台灣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及美國華人宣道會。

i. 台灣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經吳慈恩牧師(吳牧師為長榮大學神學系助理教授,於2015年第一學期在本院擔任客席教授)推薦及介紹下,王家輝牧師跟聖馬爾定醫院商討於每年暑期安排不多於兩位同學到該院接受「臨床牧關教育」訓練。今年暑期獲取錄同學皆為本院教牧學碩士課程學生(陸德甫同學和林秀燕同學)。其中德甫同學已完成課程,並得到很好的評價。

ii. 美國華人宣道會:經本院客席教授陳榮超牧師介紹及聯繫下,本院跟美國華人宣道會達成暑期實習安排,讓本院國內學生有機會前往該會屬下的堂會實習。該會華聯會總幹事孟寶松牧師夫婦亦曾於6月22日造訪本院,由副院長關瑞文教授與王家輝牧師接待。本年共有4位同學獲接納前往美國實習,唯其中兩位因簽證問題而不能成行。另外兩位同學(宋蕾同學及吳偉麗同學)皆獲安排至印地安納州布魯明頓華人宣道會實習。

由本年5月2日起,聘任藍志揚博士出任教牧事工部研究主任一職,主責「華人教會教導事工」之研究項目。此研究項目由葉菁華教授(召集人)、關瑞文教授、黃慧賢博士與王家輝牧師組成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

去年在週年牧養研討會中所發表的文章,已編輯成書:《新.網中人–網絡與牧養》(教牧研討系列十),並於本年9月出版。至於由本院教牧事工部主辦之第十一屆週年牧養研討會已於2017年9月26日至27日假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行,主題為「處境中的靈性操練」,吸引了超過100位教牧同工及神學生參加。

3.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於2016年9月成立。負責統籌及重新規劃各證書及文憑課程,以達致神學普及和培育能回應時代需要的信徒生命為目標。為配合現今信徒的需要,本部計劃將現有課程重整,並於明年初開辦新文憑及證書課程,以提供更多元、更具彈性之課程讓信徒修讀。課程暫名為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課程(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及基督教思想及實踐證書課程(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課程結構設有核心及選修科目,核心科目包括聖經研究、基督教研究及神學等範疇之基礎科目,選修內容主要以聖經研究、基督教教育及社會參與三大範疇為主,此設計讓學員可於修讀期間可按個人興趣選修不同領域之科目。而最長修讀年期亦延長至四年。

為使牧者有機會就牧養實踐方面進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與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國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實踐神學專業博士課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員包括了英國劍橋的四所主要神學院:聖公會的Westcott House及 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衛理會的Wesley House等。由於此課程今年度將有學員畢業(現有10人正在修讀此課程),17-18年度將計劃再次招生。課程主要供本港在職牧者及信徒領袖在香港及英國進修實踐神學課程,學生需就某種基督教實踐進行深入研究。課程包括到英國修讀短期課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討課。

4. 校牧部

過去十年,本院學生人數經歷急速增加,如何強化本院對學生(全時間及兼讀制)的關顧,成為重大的挑戰。現時校牧部工作,主要由校牧王家輝牧師統領,並設助理校牧一名(邵倩文姑娘)。除了跟神學院學生會協調外,校牧部亦負責新同學的性向測驗及靈命小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適應問題。此外,學期進行間,每週舉行黃昏共融祈禱會三次,及進行各種個人輔導及心靈關顧。

5. 教會使命支援計劃

《教會智囊》已更改出版的模式,推出較短的網上版本,以求更迅速回應社會上議題。2015年10月至今,本計劃共出版《教會智囊》三期,主題分別為「雨傘運動一周年:教會的在場與離場」、「香港本土派與基督信仰」及「普及文化與基督信仰的糾纏」。

6. 傳經講座

第22屆傳經講座已於2017年10月22日在本院聖堂舉行。是次講員為英國劍橋大學瑪嘉烈神學講座教授劉珠嫡教授(Professor Judith M. Lieu, FBA),主題為「約翰傳統的門徒和羣體觀:舊爭議與新進路」(Discipleship and Community in the Johannine Tradition: Old debates and new approaches),吸引超過160位參加者。

7. 聖樂與崇拜研討營2017

由本院與香港聖樂促進會合辦之「聖樂與崇拜研討營2017」已於2017年8月6日至11日舉行,主題為「聖餐與崇拜牧養崇拜」。是次營會住宿安排於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夫人宿舍及明華堂,而主要活動場地則於本院聖堂舉行,約有280人參加。

(五)研究中心及交流

1. 當代基督宗教教學資源中心

第十五屆「暑期學術交流課程」已於2017年7月23日至8月19日舉行,有47位來自國內大學的學者參加。多位本院和客席教授輪流授課。除進行學術交流及為參加者提供個別的研究指導外,課程亦安排參加者參觀香港基督教教會及有關機構。本屆學員的心聲,刊載於網上《特刊》,請於http://www.cuhk.edu.hk/theology/rcccs/瀏覽。

2.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簡稱「宗文社」)遷入神學樓,成為本院的姊妹機構,繼續發展有關中國宗教與文化及中國基督教的研究、學習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與基督教研究中心及時代論壇合辦的活動包括「消失的檔案」紀錄片放映及討論會及「甘小二電影欣賞及討論系列」──《舉自塵土》與《在期待之中》。

由本社負責秘書工作的「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本年主辦/合辦的講座或研討會包括「第十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內戰時期的中國教會」、「聯合抗日──抗戰時期的中華基督教協進會」及「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基督教發展趨勢及反思」。

除國際學術期刊《景風》外,宗文社亦出版以華人教會和學術界為對象的中英文書籍,包括與中文大學出版社合作,本社負責編輯及製作的《吳耀宗全集》合共四卷七冊,即將陸續出版。由宋軍著:《變局中的抉擇─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歷史的終結(1949-1951)》【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叢書】第七種已於2017年4月出版。同時本社獲國內委托出版《田野萬象—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報告》【簡體版】。

3. 基督教研究中心

本院在崇基學院神學校董會支持下,在2006年於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內設立「基督教研究中心」。中心旨在推動及深化基督教三大傳統的研究,並在香港及中國的多元文化及宗教處境下,促進基督教與其他信仰傳統及宗教的交流與對話,從而對現今的世界有所貢獻。成立後,本中心即與「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亦以合辦形式與崇基學院或其他基督教團體舉行多項活動,包括「傳經講座」及多個公開講座、國際學術會議、培訓工作坊等,如由何崇謙博士(聖言資源中心副會長、語蜜工房藝術總監)主講「藝術在神學教育中的激化作用」公開講座、由女性主義著名學者高依俐博士/牧師(Rev. Dr. Elizabeth Koepping)主講「基督徒虐妻:歷史、處境及神學上的沉默」,並與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合辦講座「中國天主教教區的歷史研究與未來展望」以及進行「尋找『雨傘後』新世代的靈性特質及宣教牧養路向」研究計劃。

4.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於2009年成立優質生命教育中心,肩負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踐行「願景」(vision),推行優質生命教育,引導教會學校的學生認識真理,鼓勵他們為天國服務,為建立公義、仁愛的社會而努力,並以落實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優質生命為終極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會及教會學校的培育工作者、進行有關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舉辦課程、研討會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與生命教育基金會合辦「第七屆青年研討會」,今年主題為「國際與在地─從全球衝突事件回到本地的日常」,已於2017年7月22日(六)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對象是全港高中學生(中四至大專生),超過150人參加。青年研討會乃為青年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以提升演說技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促進青年對自身和社會有更大的省思及關注。

5. 交流項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關懷出發,滙通中西學術,讓師生、牧者等接觸多元傳統,建立全球視野,並於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建立常設夥伴及交流平台。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IASACT)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贊助,為來自亞洲及北美學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資源。2015年開始由本院全面負責執行籌辦工作,2017年的研修班於6月11日至7月8日進行。經過遴選共有16位來自十一個不同國家及區域的學者參加,包括德國、印度、印尼、緬甸、尼泊爾、中國、菲律賓、台灣、英國及越南。當中三位來自香港、台灣及印度的學者現正分別在台灣、英國及印尼進研究工作和修讀博士學位。

另外,由本院負責出版、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贊助的第二期電子學術期刊(QUEST: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剛於今年發佈。QUEST首刊於2016年,除了接受曾參加IASACT 2015及2016的學者投稿,更刊登了數位研究領域與亞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關之學者的文章。兩期期刊共刊登了12篇文章。

2017—2018年度起本院與韓國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Hanshin University設立學生交流計劃。此外,本院有4位學生參加2017—2018學年的交流計劃,包括2位神道學碩士生和1位神學博士生到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交流一學年;1位神道學學士生到台灣長榮大學神學院學習一學期。2017—2018年度有一位台灣長榮大學神學院的學生到本院交流學習一學年;一位河南大學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學習一學年。2017年度上學期有一位來自上海大學的博士生來本院進行短期訪學一個月。2017年暑期有1位同學到外地(美國紐約)實習。這些海外學習機會不僅能擴闊同學的視野和經驗,也拓展本院學生日後的事奉範圍。

本院一直積極推動學習交流。2017年5月12至19日,由邢福增院長及王曉靜博士帶領本院師生及校友40人到台北及花蓮考察學習,到訪中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真理大學、台灣神學院及花蓮玉山神學院,與當地師生交流。又參觀及訪問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衛理公會城中教會、花蓮姬望記念教會及天祥教會等。

(六)財政狀況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賢的理想與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單位及服事教會的神學教育機構的雙重身份,成為主要華人社會(香港、新加坡、台灣和中國內地)中獨設在公立大學中的神學院校。然而本院的財政並沒有接受政府公帑資助,悉數仰賴教會及私人捐獻維持。一直以來,蒙支持宗派教會,崇基學院校董會及眾弟兄姊妹支援下,我們在財政上並無不健康的匱乏。同時,我們希望獲更多同道認同投資天國人才的重要,支持奉獻「時機青年神學獎學金」及「中國內地神學生助學基金」。2016-2017年度我們有經常費赤字港幣$1,908,000元。盼望眾教會及信徒願意對神學教育作更大的承擔,使本院能在財政上無後顧之憂,在獲得穩定的支持下,專心發展神學教育。

隨著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在2013年使用,現時整個項目的預算開支修訂為7,800多萬元港幣。感謝各方鼎力支持,自2003年起,本院共舉行了8次步行籌款、5次籌款音樂會及1次感恩籌款晚宴以籌募捐款。與此同時亦獲各支持宗派、崇基學院、各堂會及個人的募捐,現時仍需籌募款項近900萬,盼望弟兄姐妹繼續紀念及踴躍奉獻。

(七)未來發展

五十四年來,本院數經改組,期間伴隨香港教會及社會,渡過各種考驗與挑戰。如何讓崇基神學在時代巨變中,扎根香港,關懷中國,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們因應自身的條件,評估前面的困難,從而作出更適切的變革。

建立學生群體:神學教育除了課堂教學外,各種以學生為本的非形式學習,也是不可或缺。隨著全時間老師人數的增加,本院師生比例也有相應改善。不過,我們對同學(全時間與兼讀)的關顧,仍有許多需改善之處。自去年起,老師與學生會職員會,建立了定期溝通平台,藉此收集同學意見。

優化神學院硬件:神學樓自2000年重修以來,近年陸續呈現重大的維修問題。在作出適時維修同時,我們正就神學樓的空間,作重新規劃,以回應本院各方面的發展。在財政開支方面,亦須有更充裕的預備。

財務策略:神學校董會成立了長遠財務策略小組,將因應不同需要衍生的財政及資源問題,提出建議,同時亦全面檢討本院的收支情況,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將上主藉眾教會及信徒交託予本院的資金,作更合上主心意及運用。

展望未來,本院需要面對各方面的改變及挑戰,並作長遠的企劃。我們將以老師團隊、學生關顧,及拓展工作作為未來十年的發展重心。本院仝人不敢或忘從上主領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學教育能夠符合上帝心意。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是承先啟後:一方面,我們承繼了先賢的基礎及資源,另方面,我們要為十年後的崇基學院神學院作好預備。為本院在過去一年的發展感謝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為未來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帶領,我們需要您結伴同行。際此香港社會及教會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擊,我們更須仰望從上而來的智慧、異象、勇氣、信心及盼望,願一切榮耀歸給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