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院長報告

 

這是本人首次以院長身分作報告。在此謹就新同學、畢業生、新教職員、事工開展、財政狀況向大家報告崇基學院神學院在過去一學年的情況,及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新同學

過去10年來,本院學生人數持續上升;在上帝帶領下,一如以往8年,今年新生人數超過100人,包括修讀學位的新同學共113名,其中B.D. 18名,M.Div. 14名,M.A.(Christian Studies)51名,M.A.(Theological Studies)7名,M.Theol. 9名,D.Theol. 1名,Ph.D. 3名。首屆教牧學碩士(Master of Ministry)於2014年9月開辦,新生人數為9人,本院同時增加了與崇拜和聖樂有關的科目。在眾多新生中,有37位來自中國內地,3位來自緬甸,1位來自台灣,而本港同學分別來自40多個宗派及80多個堂會。(新生詳細資料及其入學感言請參《點燈集》)。我們為信徒而設的聖經研究文憑課程有新生72名,當中包括23名本地同學及49名內地同學、聖經研究高等文憑課程有新生17名、基督教生命教育文憑課程有新生15名,神學文憑課程及神學高等文憑課程將於今年冬季改為基督教研究證書課程及基督教研究文憑課程,基督教與中國文憑課程因收生不足而暫時停辦。

迎來一眾新同學,我們感到無比興奮,因為有如此眾多的弟兄姊妹被上帝呼召來本院攻讀神學,但是由於學生宿舍宿位不足,我們被迫將一些家庭宿舍變為單身宿舍,而且將雙人房變為三人或四人房。自2010年開始,我們在西貢區的樟木頭租賃了一幢村屋供16位同學居住,由2012年開始在大埔蘆慈田村租用另一幢村屋作為第二延伸宿舍,提供12個宿位,每月租金雜費合共支出超過50,000元。我們正籌備在校園內增建宿舍,已向崇基學院校董會報告並獲初步接納。

(二)畢業生

今年我們有107位畢業生,他們的名單、資料及畢業感言請參閱《燃燈集》,願上帝帶領他們的前路。希望校友繼續記念母院的發展及需要,切切為我們禱告。

(三)新教職員

我們每年皆邀請本港或海外的學者作訪問學人與客座教授。本年新任的客座教授有剛卸任本院院長的盧龍光牧師,客座副教授有謝品然博士及伍渭文牧師,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國長老會差會差派的韓裔老師梁明浩教授和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王曉靜博士。本學年的下學期我們有來自美國加州宣道會灣東堂的陳榮超牧師及來自英國里茲大學的Prof. Kevin Ward。他們在我們中間,不但使我們的神學反思能與國際接軌,並且與眾來自海外的同學一同提醒我們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在研究撥款的支持下,本院校友袁浩博士獲聘為博士後研究員,為期一年。

(四)事工開展

除了經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外,我們有以下的事工開展:

1. 傳經講座

第19屆傳經講座已於2014年3月14及16日在城景國際水晶廳舉行,是次講員為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教授柯約翰教授(Prof. John J. Collins)。柯約翰教授自2000年起於耶魯神學院任教,現為賀姆斯舊約評鑑及詮釋學講座教授(Holmes Professor of Old Testament Criticism and Interpretation)以及耶魯大學特倫布爾學院院士(Trumbull College),並獲母校都柏林大學學院頒授榮譽博士。講座主題為「基督教起源時的猶太天啟思想」,講座共分三講,包括「從現世的實現到復活的生命」、「天啟思想中的彌賽亞」及「天啟與暴力」,由周健文博士作即時傳譯,吸引約270人報名參加。

2. 新約聖經研究學會研討會

由本院主辦,崇基學院贊助,Asia Pacific Liaison Committee組織的新約聖經研究學會(Society for New Testament Studies)於2014年5月24日至25日舉行開幕禮及研討會。多位來自亞太區包括:內地、印度、新加坡、澳洲和紐西蘭的聖經學者均有出席,亦有來自奧地利的聖經學者出席。

3. 聖樂與崇拜研討營2014

由本院主辦,崇基學院校牧室及香港聖樂促進會協辦的「聖樂與崇拜研討營2014」已於7月21日至25日舉行,主題為「基督—我們的復和」。是次營會住宿安排於中文大學利樹培堂,而主要活動場地則於本院聖堂舉行。共125人參加。

4. 國際華裔聖經學術會議

國際華裔聖經學術會議已於2014年8月18至20日於本院舉行,邀得近百位世界各地之華裔聖經學者參加,當中共50位學者在會議中發表論文,另有三場公開講座,分別由來自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的著名舊約學者蕭俊良教授、來自美國主教神學院的余蓮秀教授及本院的盧龍光牧師主講,共150人參加。

5. 當代基督宗教教學資源中心

第12屆「暑期學術交流課程」已於2014年7月20至8月16日舉行,有60位來自內地大學的老師及研究生參加,住宿於神學樓。本院多位教授輪流上課,講授新舊約聖經概論及神學、基督教教義核心、基督教個人及社會倫理等課程。除進行密集課程及為參加者提供個別的研究指導外,亦安排參加者參觀香港基督教教會及有關機構。本屆學員的心聲,詳參《特刊》。

6. 教牧事工部

由2007年起,教牧事工部舉辦週年牧養研討會,藉此建立教牧同工及學者們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第八屆週年牧養研討會已於2014年9月16及17日假香港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行,主題為「政治生態轉型下的牧養」,邀請了16位本地學者及牧者為七個專題進行探討,包括:「現今香港政治生態的理念與分析」、「從信仰/哲學/道德角度反思現時政治生態」、「從神學反思現時政治生態及其轉變」、「政治生態轉型下的牧養」、「堂會經驗分享」、「牧養及關社關政的經驗分享」及「從歷史角度看政治轉型下的牧養」,吸引了270多位教牧同工及信徒領袖參加。

教牧事工部推動「牧者菁英支援網絡」計劃,為本地牧者提供教牧支援。是項計劃為事奉15年以內(首要為10年內)的牧者提供具體而貼身的屬靈指導與支援,以提升牧養能力,使牧者及教會皆得以健康成長。新一屆「牧者菁英支援網絡」計劃之「菁英同行者」已展開,現有17位會員。此計劃以學習為本,在神學院基礎教育以上讓牧者在牧養智慧、個人心志及性格的成長所須的知識上更上一層樓,成為合神心意、忠心、成熟、愛主愛羊的好牧者。

教牧事工部開辦了「泰氏(T-JTA)性格分析-牧者訓練課程」及「潛意識的輔導/牧養應用工作坊課程。此外,教牧事工部亦與聖公會聖三一座堂於2011年1月起合辦「聖經研究基礎文憑課程」。聖經研究基礎文憑課程第二屆畢業典禮於2014年5月18日在聖三一座堂舉行,共有8位畢業同學。自2012年起為內地牧者和信徒領袖提供聖經研究文憑課程。其他活動有每年皆舉辦之獻心營、神學生活體驗營、靜修營等。

為使牧者有機會就牧養實踐方面進修及研究,本院多年來在海外尋找合作伙伴而未有結果,感謝上帝,自2011年起我們與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國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實踐神學專業博士課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員包括了英國劍橋的四所主要神學院:聖公會的Westcott House及 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衛理會的Wesley House等。此課程今年錄取了1名學生。此課程主要供本港在職牧者及信徒領袖在香港及英國進修的牧養研究課程,學生需以實際牧養經驗為基礎作深入研究。課程包括到英國修讀短期課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討課。

7. 交流項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關懷出發,滙通中西學術,讓師生、牧者等接觸多元傳統,建立全球視野,致力於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建立常設夥伴及交流平台。本院今年與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簽署協議書,自2014-2015年度起,本院負責舉行「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Asia Cultures and Theology, IASACT)」,為來自亞洲及北美學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資源。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提供經費。此外,本院有4位神道學碩士同學參加2014-2015年的交流計劃,其中3位到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學習一學期;1位到美國杜克大學神學院(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作一年交流學習。2014-2015年度有一位美國杜克大學神學院(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的華裔碩士學生、一位武漢大學的博士生和一位河南大學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學習,另外有一位上海師範大學的博士生以榮譽研究助理的身份在本院學習。我們也增加了外地的暑期實習計劃:在剛過去之暑假,有1位同學在美國教會實習、1位同學在英國教會實習、3位同學在印尼教會實習。盼望這些實習機會能擴闊同學的視野和經驗,亦可擴大本院學生未來的事奉範圍。

內地交流方面,2014年5月9至16日,本院師生共47人組織成「北京交流學習團-耶穌在北京」,探訪燕京神學院、國家宗教局及北京市基督教兩會、北京市教會等,並與當地師生、教會領袖及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信仰經驗及學術交流,以了解當地教會、信徒和神學教育的現況。

本院決定擴闊交流學習的地點,包括在2014年1月2至9日,本院師生19人組織以“Study Tour to Myanmar: Christianity in the multi-religious and multi-ethnic context of Myanmar”為題的緬甸交流學習團,到訪曼德勒、東枝及仰光等多個地方及探訪了緬甸多間神學院、教會及校友。這些海外交流計劃由周凱旋基金會捐出的專款資助,專款同時亦會支持本院開設基督教與跨科際對話的課程、研究和資助來自亞洲的學者在本院的交流。

8. 教會使命支援計劃

自2012年開始,《教會智囊》已改為電子版,透過本院的手機應用程式(App),直接傳遞往各手機和電腦使用者。2013年11月至今,本計劃共出版《教會智囊》三期,主題分別為「和平佔中」及「後佔中時代(一):教會的在場與離場」。

9.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簡稱「宗文社」)遷入神學樓,成為本院的姊妹機構經已超過十年,繼續發展有關中國宗教與文化及中國基督教的研究、學習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與其他機構合辦的活動包括「此世與他世之間」第三次墳場考察、「回顧第三條道路:中國家庭教會的合法化回顧與展望」公開講座及「當前中國城市家庭教會的政治挑戰」公開講座。

由本社負責秘書工作的「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本年主辦/合辦的講座或研討會包括「《時代》雜誌2013年度風雲人物教宗方濟各及其對中國天主教的影響」、“Lost in Translation: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及「國際賦權,國內維權,與跨國倡權:中國宗教人權提升的路徑比較」。

宗文社除出版國際性的學術期刊《景風》外,亦出版以華人教會和學術界為對象的中英文書籍,包括與中文大學出版社合作,以中大出版社名義出版,本社負責編輯及製作的《吳耀宗全集》合共四卷6冊,預計於2015年底全數出版。另景風叢書系列22:Postcolonial Imagination: Archeological Hermeneutics and Comparative Religious Theology by Paul S. Chung及由魏克利(Philip L. Wickeri)及陳睿文合著的《萬代要稱妳有福—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史(1912-2012)》(香港教會系列7)亦分別將於2014年11月及12月出版。

10. 基督教研究中心

本院在崇基學院神學校董會支持下,在2006年於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內設立「基督教研究中心」,由本院負責。本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動及深化基督教三大傳統的研究,並在香港及中國的多元文化及宗教處境下,促進基督教與其他信仰傳統及宗教的交流與對話,從而對現今的世界有所貢獻。成立後,本中心即與「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亦以合辦形式與崇基學院或其他基督教團體舉行多項活動,包括「傳經講座」及多個公開講座、國際學術會議、培訓工作坊等,如由甘小二導演分享、任志強博士回應的「中國基督徒獨立導演甘小二電影欣賞及討論─《在期待之中》」;由邢福增教授、朱建忠傳道、胡志偉牧師主講的「溫州十架:浙江強拆教堂與內地宗教自由」公開講座;由麥佐人教授(Professor Jolyon Mitchell)主講的「化刀劍為犁耙—把武器轉化成藝術的非暴力抗爭」(Swords into Ploughshares-Arms into Art as Non-Violent Resistance)公開講座;由羅洛克博士(Dr. Raag Rolfsen)主講、龔立人教授回應、湯泳詩博士主持的「自由之後:宗教能否為崩解的社會提供新的根基?(Post-Liberal Society-Can Religion Supply a Foundation for a Society Beyond Weightless Freedom and Consanguinity?)」公開講座及由馮煒文先生主講、江大惠先生、任志強博士、莫介文先生作回應的「香港政治夾縫下本土神學的出路」公開講座。

11.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於2009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優質生命教育中心,肩負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踐行「願景」(vision),推行優質生命教育,引導教會學校的學生認識真理,鼓勵他們為天國服務,為建立公義、仁愛的社會而努力,並以落實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優質生命為終極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會及教會學校的培育工作者、進行有關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舉辦課程、研討會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於2014年1月4日與基督教關愛動物中心及貓朋狗友合辦「愛動物愛社區愛生命」研討會,講員為龔立人教授、德望學校小學部校長阮嫣玲修女、元朗區議員李月民、獨立貓義工陳任君,內容包括:分享「捕捉絕育放回計畫」及講者們的相關故事。中心亦於2014年8月17日與生命教育基金會合辦「第四屆青年研討會」,今年主題為「從通訊教育科細看分數主導的評核」,對象是全港高中學生(中四至大專生),參加人數約200人。

12. 愛鄰「社」服務學習計劃

本院於2012-2013學年獲周凱旋基金會慷慨捐助150萬元,開展愛鄰「社」服務學習試驗計劃,並於2013-2014學年再獲撥款155萬元,繼續推行此計劃,並成功招募超過690位同學服務中大鄰近社區。計劃現由沈祖堯校長及本院副院長關瑞文教授共同擔任主席,並由盧龍光牧師擔任榮譽顧問,由本院聘請專職同工負責策劃及執行,與位於沙田、大埔及馬鞍山的社會服務機構及學校合作,鼓勵中大全日制本科生及學生團體以服務學習項目來服務鄰近地區弱勢社群,同時教育學生正確的生活態度,懂得尊重及關愛他人,將來回饋社會。

愛鄰「社」服務學習計劃於2014年1月11日舉行首屆「傑出服務嘉許禮暨分享會」,獎勵在計劃中表現傑出的學生,並回顧過去一年的成果。計劃並於2014年3月15日在沙田公園及城門河畔舉行「愛鄰社嘉年華及手牽手圍繞城門河」活動,由參與計劃的學生聯同長者、低收入家庭、弱勢小朋友、智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及南亞兒童等受惠社群,沿城門河畔手牽手,組成英文字母「L」,代表「Love」及關愛共融,傳達愛鄰舍、愛社區之信息,參加人數約300人。

13. 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基督教研究中心

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基督教研究中心於2012年9月5日正式成立,在本院及汕頭大學的領導和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此聯合中心舉辦了各項學術活動,以推動中國基督宗教研究、推廣國內全人生命教育、推進潮學文化研究和搭建國際研究平台為願景和目標。於2013年11月9至10日,由汕頭大學文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辦,本中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協辦的「第2屆區域基督宗教研究與中國文明社會發展系列學術會議:基督宗教與中西文化交流」已在汕頭大學順利舉行。聯合中心與中國唯一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繼續合作,內地與香港基督宗教研究權威專家及青年學者近50人參會並發表論文,潮汕本土學術和宗教文化團體等共五個機構派代表前來參會,汕大師生60多人前來聆聽並參與討論,提升了聯合中心在中國基督教研究中的影響力,也把最前沿的基督教研究帶到潮汕社會及汕頭大學。

聯合中心2013-2014學年度訪問學人系列活動於2014年5月28至30日舉行,著名兒少讀寫障礙研究專家、香港理工大學程正家教授應邀訪校。此次系列活動以「兒少全人生命教育的再思與發展路向」為主題,除面向汕大師生,同時也擴展至汕頭市的教育部門及社區開展交流活動,約有750人參與了程教授的精彩演講及工作坊。

除以上大型活動,中心還不定期舉辦兩個系列的講座,分別是「全人生命教育講座系列」,本年度共舉辦五場演講,參與學生超過1000人;以及「通識教育論壇」,本年度共舉辦七場演講,參與學生超過1600人。

14. 新舊院長交接

盧龍光牧師於2014年7月31日卸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職務,衷心感謝他過去十九年來忠心的事奉,領導本院取得長足的發展。盧牧師榮休後會以客座教授身份留任兩年,同時兼任教牧事工部(榮譽)主任,以其資深學者及牧者的經驗,協助教授牧養和新約科目,推動教牧事工部的工作,協助新院長的交接。為表達對盧龍光牧師的謝意,神學校董會於2014年8月17日晚上假旺角帝京酒店舉行「盧龍光院長榮休感恩晚宴」,本院校友會為晚宴的協辦單位。來自香港、國內及海外的友好聚首一堂,數算上帝對本院的豐厚恩典。是晚筵開40席,近500人參加,場面熱鬧。當晚亦舉行「盧龍光牧師神學教育獎助學金」啟動禮,此獎學金用以支持校友作持續進修,迄今籌得港幣42萬元。

邢福增教授於2014年8月1日履新,接替盧龍光牧師出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任期三年。「院長就職崇拜」於2014年10月16日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崇拜由東南亞神學教育基金會董事及本院退休教師江大惠先生證道。就職禮由支持宗派領袖/代表:包括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蘇成溢牧師、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伍山河牧師、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袁天佑牧師、香港聖公會聖士提反堂主任葉錦輝牧師、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會長王福義長老連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陳偉光教授和神學校董會主席陳衍昌法政牧師進行按手禮。邢福增教授從陳衍昌法政牧師及陳偉光院長授權,正式成為新一屆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後由盧龍光牧師為新院長祝禱。約500人出席。有關就職崇拜的詳情,請參本期通訊的附頁專頁。

(五)財政狀況

本院能夠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單位,是因為崇基學院加入了中大,成為三所創校成員學院之一,這不僅是在四個主要華人社會(香港、新加坡、台灣和內地)中絕無僅有設在公立大學中的神學教育單位,也是亞洲公立大學中唯一的一所。這是上帝的恩典,也是先賢的理想與努力所獲得的成果。然而在財政上我們必須倚靠私人的捐獻而非公帑。本院創辦早期,大部分經費,特別是所有外籍教師的薪金,悉是由海外差會支持。直至八十年代末本院的經費主要由本港的宗派教會支持,情況頗為艱苦,因為不少宗派教會的資源主要用於教會本身的經常支出和發展;部份弟兄姊妹亦誤以為我們身處公立大學而不需捐款支持,而華人教會也未有發展出支持神學教育的堅實傳統,覺得神學教育費用太過昂貴,當財政遭遇困難時,往往被削減的就是神學教育的經費。其實教會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人的生命,故此投資在人才訓練應該是最重要的投資。過去十年我們遇過最艱難的時刻,幸好在支持宗派教會,崇基學院校董會及眾弟兄姊妹支援下,我們在財政上並無匱乏,從2003-2004年度經常費的財政支出結算港幣$6,670,000元提升至2013-2014年度的經常費支出結算為港幣$11,656,000元。另外,為支持內地同學來本院進修,2013-2014年所撥出的內地生獎助學金超過$4,405,000,2014-2015年度預計為$4,582,268並為各同學安排教會實習,盼望大家奉獻及代禱支持。

香港從1997年以後數年間曾面對財政危機,亦影響部份支持本院之教會;而2013-2014年度我們有經常費赤字港幣$566,000元。盼望華人教會願意對神學教育支出有更大的承擔,在弟兄姊妹繼續努力支持下,使本院能在財政上無後顧之憂,在獲得穩定的支持下,專心發展神學教育。

(六)未來發展

五十一年前,本院的理想是全職教師由具高等學位的華人擔任,主要經費由本地教會及弟兄姊妹支持;這些理想目前已經達到。我們在過去十年的目標是逐步加增教師及學生人數,強化服務香港教會的功能,提升聖經研究的水平,促進教會與神學及香港處境的互動關係,以及促進跨科際之學術研究及海內外華人神學工作者彼此交流合作的機會。回顧這十年的發展,學生人數由2003-2004年的111人增至本學年的321人,專任教師由6位增加到10位。我們實在為這些發展而感恩,但卻不敢驕傲和自滿,因為我們所做的仍然不足。本年度在教師團隊中我們增加了崇拜與聖樂及教牧學方面的教師;我們將全面檢討本院的課程,與時俱進,更好地服事教會與社會;我們期望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群體的牧養及關顧;我們期望整合資源,進一步發揮本院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平台,服事香港教會及眾學校;我們將探討如何更有效地發展電子平台,配合教學及教牧事工的發展;我們期望為每一個支持宗派教會設計和支援配合各自教會傳統及需要的信徒培訓課程;我們期望能適時、適切地提供資源,支援香港教會的牧者和信徒領袖回應急劇的社會變化;我們期望不但與內地大學,更與內地教會及神學院發展更長期及穩定的互動關係,有更多及更有實質的交流與分享。我們不敢奢望在短期內能實現眾多的期望,但卻願意朝著上述的目標努力。

除了以上長期的發展計劃外,我們也須努力改善本院的設施。神學樓在1969年建成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建築費是由海外教會所捐助;當時由於經費不足,未能興建計劃中的小聖堂。三十多年後,我們在學院及大學支持下,在2003年慶祝40週年時決定籌建神學院聖堂,並於2011年落成奉獻,圓了三十年前的夢想。隨著本院總辦公室在2012年3月遷入容啟東校長紀念樓,如何更好地運用神學樓的空間,以應付本院日後在教學、研究及事工方面的發展,確是刻不容緩的。

自2011年底以來,已有不少教會和團體借用聖堂的場地作退修、營會、研討會及結婚感恩禮等活動。聖堂每日開放供各界人士作個人靜修,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歡迎各位參觀使用。

現時聖堂的硬體建築和裝修費用已接近最後結算階段,約為7,400多萬元,加上其他開支如訂造鐘琴、雕塑和購置傢俱等,整個項目的預算修訂為7,800多萬元。為籌募有關經費,於2004至2011年每年3月份舉行了共8次步行籌款,籌得的款項合共超過420萬元。此外,自2004年起亦舉行了5次籌款音樂會,合共籌得超過268萬元。2010年7月校友會與本院合作,舉行「環保感恩籌款晚宴」,共籌得善款125萬元。2013年2月16和17日由校友會牽頭、本院協辦,舉行「我的故事.我的詩歌-一位失明詩人的傳奇和詩歌」音樂會,共籌得超過200萬元。再者,個人及堂會捐獻已超過2,374萬元,其他奉獻超過590萬元,而支持宗派之捐獻亦已超過1,311萬元,崇基學院捐出500萬元,連同利息,目前我們已籌得約6,800萬元,由宗派教會認捐的約有770萬元,仍需籌募約230萬元,盼望大家繼續踴躍支持。

展望未來,本院需要面對各方面的改變及挑戰,並作長遠的企劃。本院仝人不敢或忘從上主領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學教育能夠符合上帝心意。為本院在過去一年的發展感謝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為未來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帶領,我們需要您結伴同行。際此香港社會及教會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擊,我們更須仰望從上而來的智慧、異象、勇氣、信心及盼望,願一切榮耀歸給上主!

發表於二〇一四年度神學日慶典(201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