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
  • 繁體
  • 简体
  • 學生
  • 教職員
  • 校友
  • 訪客
  • 教會機構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 報讀課程
  • 探訪/租場
  • 聯絡查詢
  • 登記/更新聯絡
  • 支持我們
  • 認識我們
    • 院長的話
    • 院長報告
      • 2020年度
      • 2019年度
      • 2018年度
      • 2017年度
      • 2016年度
      • 2015年度
      • 2014年度
    • 本院介紹
      • 本院架構
      • 神學校董會
    • 歷史傳承
    • 支持教會
      •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
      • 香港五旬節聖潔會
    • 同工團隊
      • 行政人員
      • 教授團隊
      • 研究人員
      • 校牧
      • 辦公室人員
    • 神學教育
      • 崇基神學教育基金
    • 事工服務
      •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 教牧事工部
      • 校牧部
      • 當代基督宗教教學資源中心
      • 基督教研究中心
      •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 教學及研究
    • 簡介
    • 教授團隊
      • 專任老師
      • 客席教授
      • 名譽高級研究員
      • 兼任教師
      • 名譽講師
      • 客座教授
      • 榮休主任/院長
    • 課程
      • 學士課程
        • 神學文學士 (BA)
        • 神道學學士 (BD)
      • 授課碩士課程
        • 神道學碩士 (MDiv)
        • 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 (MACS)
        • 神學碩士 (MTheol)
      • ​研究學位課程​
        • 宗教研究哲學碩士博士銜接課程 (MPhil - PhD)
        • 神學博士 (DTheol)
        • 實踐神學專業博士
      • 文憑及證書課程
        • 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
        • 基督教思想及實踐證書
        • 基督教生命教育文憑
    • 科目
      • 科目介紹
      • 各課程科目分類(參閱「畢業要求」)
      • 校曆、開設科目及時間表
      • 科目大綱
      • 實習
    • 研究
      • 基督教研究中心
        • 研究項目:新聞傳媒中的基督教形象
      •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 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
    • 交流與海外學術伙伴
  • 入學
    • 招生活動
    • 短片介紹
    • 課程資訊
    • 申請程序及表格
    • 學費與雜費
    • 獎助學金
      • 「時機」青年神學獎學金
    • 常見問題
    • 入學查詢
  • 學生平台
    • 學生手冊
    • 畢業要求
    • 校曆、開設科目及時間表
    • 科目大綱
    • 書目
    • 學費與雜費
    • 有用資料
    • 實習
    • 重要日子
    • 活動日誌
    • 學生告假
    • 學生會
    • 有用連結
  • 生活動態
    • 活動日誌
    • 校園生活
      • 神學樓
      • 聖堂
        • 聖堂內部
        • 使徒標記
        • 十四苦路
      • 鐘琴
      • 雕塑
    • 花絮留影
      • 201516 結業聖餐崇拜暨溫偉耀教授榮休惜別會
      • 2016 獻心營
      • 2016 第十屆週年牧養研討會
      • 2016/17 開學前師生營會
      • 201617迎新日
      • 201617開學崇拜
      • 2017 第十一屆週年牧養研討會
      • 2017「命途 • 想像」——基督徒青年商討日營
      • 週一加油站 - 九月份聚會相片
      • 週一加油站 - 十二月份聚會相片
  • 出版
    • 神學院通訊
    • 基督教研究中心暨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通訊
    • 教會智囊
    • 教牧副刊
    • 書籍推介
  • 教牧事工部
    • 簡介
    • 週年牧養研討會
    • 「聖經教導‧教會教育」研究計劃
      • 教會青少年流失與夕陽中的基督教教育(上)
      • 聖經故事聽過N遍了…
      • 教會青少年流失與夕陽中的基督教教育(下)
  • 友好連結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 崇基學院校牧室
    •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 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
    • 汕頭大學文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

葉菁華院長就職崇拜

日期:二零二零年十月四日(主日) 時間:下午三時三十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證道(預錄):哈佛大學神學院講座教授費法蘭教授 (Professor Francis Schüssler Fiorenza)

崇基學院神學院

「識見僕人」系列 - 關瑞文教授

關瑞文教授,現職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教務),同時是研究院神學學部主任及神道學學士(BD)課程主任,亦是亞洲實踐神學學會會長。關教授於1992年入讀本院神道學碩士(MDiv)課程,期後於中文大學取得宗教及文化研究系哲學博士並於1998年開始在本院任教與實踐神學和處境神學有關的科目…

關瑞文教授

黃慧賢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黃慧賢教授

黃慧賢教授,同學愛稱呼她為Christina老師,現為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和神學碩士(MTheol)、神學博士(DTheol)課程主任。她於美國聯合神學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取得博士學位,畢業論文關於廣州基督教婦女工作的研究,現時致力研究婦女神學,自2016年起開始在本院任教⋯⋯

黃慧賢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李均熊博士

李均熊博士,同學愛稱呼他作Leo Sir或Leo老師,現為崇基學院神學院講師及神學樓舍監。他主要研究舊約聖經,任教科目也是與希伯來聖經有關。舊約聖經記載昔日猶太人也是受壓逼的一群,Leo Sir認為這正正提醒所有基督徒如何在充滿抗爭的生活裡仍然堅守信仰,依靠上主⋯⋯

李均熊博士

龔立人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龔立人教授

龔立人教授,同學愛稱呼他做Dr. Kung,現為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MACS)課程主任及優質生命教育中心主任。他致力研究公共神學、基督教倫理學等與社會息息相關的神學科目,同時也十分關注生命教育的課題。他主張讀神學其實只需帶著令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期盼就可以了⋯⋯

龔立人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學生篇 - 劉倩婷同學 (BD)

劉倩婷,2018年入讀神道學學士課程(BD),前於工業福音團契鄰舍關懷中心任職,多年來以積極探訪服侍深水埗、大角咀一帶的無家者及長者,希望將所獲得的神學知識,繼續與社會上緣位弱勢社群同行,透過聖經研究為他們發聲…

劉倩婷同學

「識見僕人」系列校友同學篇 - 陳國芳先生

陳國芳,2013年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MACS),現為實踐神學博士(DProf)候選人,任使命商道論壇召集人、豐盛社會企業學會董事,前商界專業人士,運用多年職場經驗與神學知識,致力實踐和發展有信仰的社會企業,將生活和信仰結合,服事教會、轉化社會…

陳國芳先生

「識見僕人」系列 - 邢福增教授

邢福增,於2020年7月31日卸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現為本院教授和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研究中國、香港基督教歷史,分別於2010年及2014年獲頒「校長模範教學獎」及「神學院最佳教學獎」…

邢福增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葉漢浩教授

葉漢浩,同學愛稱呼他為Alex老師,現為神學院助理教授及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主任,同時於工業福音團契兼任義務拓展總監,他熱心關注社會公義及貧窮階層面對的問題,現時主要任教新約科目,包括保羅書信及新約聖經處境詮釋等…

葉漢浩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王珏教授

王珏,同學們愛稱呼她為Sonia老師,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哲學博士,愛好烹飪,在神學院主要任教聖經研究的科目,如申命記派歷史、五經研究及詮釋方法…

王珏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葉菁華院長

葉菁華(Francis),於2020年8月1日上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同學喜歡稱他為「青蛙老師」,2004年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神學博士(ThD),在課堂上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活潑生動的比喻、詩歌唱頌等,致力去除系統神學予人沉悶、深奧、離地的印象,強調系統神學與信仰、教會、社會息息相關…

葉菁華教授

「識見僕人」系列 - 白德培教授

白德培教授,同學愛稱他為白牧師或Rev. Tobias,23年前由瑞士差會派來香港宣教,多年來探訪不同監獄,在神學院主要任教西方基督教史等科目…

白德培牧師

我們不要以為舊時代的過去,就是人類一切罪惡的過去;新時代的來臨,就是天國的來臨。社會一切的進步,只是相對的進步,歷史一切的發展,只是相對的發展,新的社會,在某些方面,可能遠遠地超出舊的社會,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的弱點,可能完全消滅,但社會的改造,並不完全等於人心的改造,心靈的改造。社會改造了,人性中罪惡的趨向,仍然會在新的形式,和更高的水準上表現出來。……一個人愛權力愛地位的自我中心的心理,未必就能夠完全消除……一個社會的更新,要與人的心靈的重生,同時並進,天國才能實現。這不是一次社會的改革所能成功,甚至也不是無數次的社會改革所能成功。如果我們以為天國的降臨,是目前的事,只是一個簡單的時代轉變,我們便會陷入幻想,而幻想的結果,便是幻滅……我們也要謙卑,要儆覺,要永遠提防著像餓獅一般隨時要吃人的魔鬼,也要向著上帝絕對的真、善、美和耶穌純潔無疵的人格,作不斷的追求。我們不要以為舊時代的過去,就是人類一切罪惡的過去;新時代的來臨,就是天國的來臨。社會一切的進步,只是相對的進步,歷史一切的發展,只是相對的發展,新的社會,在某些方面,可能遠遠地超出舊的社會,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的弱點,可能完全消滅,但社會的改造,並不完全等於人心的改造,心靈的改造。社會改造了,人性中罪惡的趨向,仍然會在新的形式,和更高的水準上表現出來。……一個人愛權力愛地位的自我中心的心理,未必就能夠完全消除……一個社會的更新,要與人的心靈的重生,同時並進,天國才能實現。這不是一次社會的改革所能成功,甚至也不是無數次的社會改革所能成功。如果我們以為天國的降臨,是目前的事,只是一個簡單的時代轉變,我們便會陷入幻想,而幻想的結果,便是幻滅……我們也要謙卑,要儆覺,要永遠提防著像餓獅一般隨時要吃人的魔鬼,也要向著上帝絕對的真、善、美和耶穌純潔無疵的人格,作不斷的追求。

吳耀宗

由於耶穌基督的大愛,他成為了我們之所然,好使我們也成為他之所然。

愛任紐(《駁異端》卷五序)

有人想祗要有錢就有!是麼?談何容易?錢是難得的,得了錢,錢自己不生腳,又不生翅膀,難道就走了,飛了不成?故有錢,亦必先有人。若有人而無遠象,不見世界與中國的情形,不見學術宗教雙方轉移的變化,不見當時人民的需要,不見教會一體的聯合,不見基督教與中國歷史文化的關切,不見宗教自身的精華,不見上帝偉大的永久的旨意,雖有不盡的寶藏,豈非為害有餘而成事不足麼?若有人而私爭,所爭者權利,門戶,偏見,所遺棄者大局,公益,人格,豈不有大害?所以我的夢是夢,也是一個祈禱……

趙紫宸《我對中國高等神學教育的夢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宋元學案·橫渠學案上》

人不能接受他未曾問過的問題的答案。

田立克《系統神學》

人行公義的能力使民主可能;人行不義的傾向使民主必須。

尼布爾《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

要知道在中國將來的基督教教會裡,最中心最重要的學問是基本信仰的解釋,就是教義神學。到了今後四十年,中國教會已經因為縮小了範圍,加深了經驗,發生了麵酵的作用,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前,也一定要看見人到宗教裡來尋求真理的標準,道德的根基,價值的保障,自我的實現,人生的意義,心靈的歸託。政權與科學所不能供給的,宗教已經保藏著,準備送給人。上帝看千年如一日,四十年的光陰,原是要顯明上帝奇妙的權衡。匠人所棄的石頭,成了房角上頭一塊石頭,這是上帝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趙紫宸〈今後四十年中國基督教教義神學可能的發展〉

處世莫作臨風草,愛主須同向日葵。

王明道
版權所有 © 2020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 支持我們
  • 免責聲明
  • 無障礙網頁
  • 私隱政策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