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2001A 史學(初階)

2020-2021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三 10:30am-12:15pm

地點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
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王統元堂(何善衡工程大樓)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蕭錦華 ((852) 3943 7274 / kamwsiu@cuhk.edu.hk)

助教 藍圖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介紹歷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歷史學家的角色,培養同學研究歷史,進行撰述的基本技能。這些技能包括運用工具指南,尋找研習各類歷史文獻,選定研究題目,確認史料的類別及性質,批判、分析及組織史料證據,掌握歷史撰述的基本原則及其種種體例和學術規範,以及口頭報告、討論的技巧等。本課程亦安排學生參觀圖書館(因疫情進行網上參觀)、博物館或檔案館,進行實地考察等。

 

課程學習成果 (Learning Outcomes)

 

同學修畢本課程之後,當能:

  1. 明瞭歷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歷史學家的角色;
  2. 掌握進行歷史研究的實證方法和技巧;
  3. 明白和遵守歷史撰述的原則,識別各類研究著作的體例和學術格式;
  4. 掌握口頭報告、提問及討論的技巧;
  5. 掌握蒐集史料和考察古蹟的方法,進行學術研究;
  6. 養成對歷史研究的各種課題的批判、分析及創意思維。

 

課程教學參考史料圖片例子

 

課程大綱

13堂講授課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教學

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課堂於王統元堂(何善衡工程大樓)

T.Y. Wong Hall, Ho Sin-Hang Engineering Building(TYW LT))

 

  1. 通論:史學方法論 (General Introduction: Historical Methodology) (9 Sep)
  2. 歷史、史學與史家 (History, Historiography and the Historian) (16 Sep)
  3. 歷史課題之思考及表述技巧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Presentation Techniques) (23 Sep)
  4. 史料之種類、等級及蒐集 (Categories, Classes and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30 Sep)
  5. 圖書館資料、工具書與歷史研究:網上參觀中大圖書館 (Historical Research Using Library Resource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Online University Library Tour) (7 Oct)
  6. 檔案館、博物館與歷史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Archives and Museums) (14 Oct)
  7. 史料之鑑定及考證 (Identification and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21 Oct)
  8. 史料之處理與運用 (Process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 (28 Oct)
  9. 史事之推斷與重建 (Deduc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4 Nov)
  10. 口述歷史與歷史研究基本技巧 (Fundamental Skills for Oral History and Historical Study) (11 Nov)
  11. 歷史撰述之原則、體例及學術規範 (Principles, Formats, and Academic Standards for Historical Writing) (18 Nov)
  12. 史家論史舉例(紀傳、編年史學雙璧—司馬遷與司馬光) (Exemplary Historians’ Views on Historical Studies) (25 Nov)
  13. 總結:當代史家(錢穆、余英時、黃仁宇、許倬雲、王賡武、史景遷)與歷史研究趨勢 (Conclusion: Contemporary Historians and Trend of Historical Studies) (2 Dec)

 

課程評核及作業

課程評核及作業

 

  1. 學期論文 (5000-7000字)                                                      65%
  2. 導修表現                                                                                15%

     (即學期論文報告/評論各1次。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導修課堂。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導修課堂)

  1. 學期中網上選擇題測驗                                                         10%
  2. 探尋文物史料──香港歷史博物館辨別史料工作紙           10%

     (若博物館因疫情而取消參觀安排,老師將提供相關文獻文物圖片史料,讓同學參考完成工作紙。)

 

評分使用之成績等級描述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導修

 

2次參觀和12次導修課

 

1) 探尋文獻史料──網上參觀中大圖書館(On Zoom 10月7日(週三) 10:30am-12:15pm),包括:1.歷史資料檢用工作坊;2.圖書館特藏善本文獻簡介。

 

2) 探尋文物史料──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10月24日(週六))

(待定。或因博物館裝修工程而獲博物館安排順延至10月31日(週六)同時間或11月某週六同時間舉行。若博物館因疫情而取消所有參觀安排,老師將提供相關文獻文物圖片資料,讓同學參考完成工作紙。)

參觀時間:A組10:30am-12:00pm;B組11:00am-12:30pm。

全體同學同樣平均分為A, B兩組進行參觀,皆由老師帶領,並由博物館安排導賞員講解館藏歷史文物,讓同學完成辨別史料工作紙。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大堂集合時間:A組10:15am;B組10:45am。

 

3) 12導修課安排

 

每次導修課在講授課前後進行:週三9:30-10:15am; 12:30-1:15pm

校方規定暫時進行Zoom網上導修課堂。待疫情減退後校方恢復面授導修課堂於王統元堂(何善衡工程大樓)T.Y. Wong Hall, Ho Sin-Hang Engineering Building(TYW LT)或其他課室。

 

1.「課程暨講授課內容諮詢」導修 (9 Sep)

2.「學期論文題目擬定諮詢」導修 (16 Sep)

3.「學期論文題目擬定諮詢」導修 (23 Sep)

 

(課程全體同學分成第一、二、三組同學,各組又細分為AB兩組同學)

4.「第一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30 Sep)

5.「第二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7 Oct)

6.「第三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4 Oct)

7.「第一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1 Oct)

8.「第二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8 Oct)

9.「第三組A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4 Nov)

10.「第一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一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1 Nov)

11.「第二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二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18 Nov)

12.「第三組B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並接受評論」導修 (第三組以外同學自由參與) (25 Nov)

參考書目

* 重要參考書

 

*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張存武、陶晉生編:《歷史學手冊》。台北:食貨出版社,1977。

* 許冠三:《史學與史學方法》(校訂本)上下冊。香港:龍門書店,1975。

林鐵森主編:《中國歷史工具書指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第壹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 嚴耕望:《治史答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楊祥銀:《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瞿林東主編:《史學理論的世界視野:外國史學研究》。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朱政惠、胡逢祥主編:《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 蔣竹山:《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 謝維揚、趙爭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古史史料學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市:中西書局,2015。

王希、盧漢超等主編:《開拓者:著名歷史學家訪談錄》。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 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中國社會科學院歴史研究所、東方學會編集,渡邉義浩編:《中国史の時代区分の現在》。東京:汲古書院,2015。

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Arnaldo Momigliano)著,晏紹祥等譯:《論古代與近代的歷史學》(Essays in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ography)。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 胡阿祥、顏岸青:《歷史學學術規範與方法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

Huang, Chun-chieh, Rüsen, Jörn, eds.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An Intercultural Discussion. Gö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Gm;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 Wilkinson, Endymion Porter.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Published b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Cohen, Daniel J. and Rosenzweig, Roy. Digital History: A Guide to Gathering, Preserving, and Presenting the Past on the Web.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6.

* Cannadire, D. What Is History Now? New York: Palgrave, 2002.

* Carr, E.H. What Is History? London: Macmillan, 1962.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Online. (Electronic Resour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 Chicago-Style Citation Quick Guide. 17th edition

https://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ome.html

Collingwood, R.G. The Idea of Histor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 Shafer, Robert Jones. A Guide to Historical Method. Homewood,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74.

* Danto, Elizabeth Ann. Historical Resea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Robert C. W. The Historian’s Toolbox: A Student’s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History. Armonk, N.Y. : M.E. Sharpe, 2012.

* Bates, Denise. Historical Research Using British Newspapers.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England: Pen & Sword History, 2016.

* Brügger, Niels and Schroeder, Ralph, eds. The web as History: Using Web Archive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London: UCL Press, 2017.

Brundage, Anthony. Going to the Sources: A Guide to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Writing.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2017.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