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星期一 6:30pm-9:10pm
語言普通話
課程講師 謝偉傑 ((852) 3943 1762 / wickytse@cuhk.edu.hk)
助教 詹婧予 (1155073877@link.cuhk.edu.hk)
戰爭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來,特別是在國家組織的出現以後,預備與進行戰爭成為了國家日常重要的功能,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還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廣泛的影響。因此,要瞭解古代中國社會與歷史的發展,戰爭是一把重要的鑰匙。本課程旨在運用軍事史研究的一些概念,結合傳世文獻與考古資料,追尋從先秦以至南北朝時期戰爭的歷史,並從中分析戰爭對政權的建構與崩潰、軍事組織與庶民社會和地域文化的關係,以及戰爭對華夏與周邊族群或文明的互動等課題。本課程並希望讓學員透過學習古代中國的戰爭史,不僅反思戰爭的破壞性,還可以思考戰爭在政治運作與社會建構的過程中,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
第一講 導論:為甚麼要研究古代戰爭?
第二講 軍事史研究的一些概念、術語及學術現況
第三講 早期社會的集體暴力
第四講 華夏國家的建立與貴族武裝的登場
第五講 軍國體制與全方位戰爭
第六講 亂世中對暴力的思考
第七講 大一統帝國的戰略順序
第八講 帝國之下的軍事文化與地域分野
第九講 帝國崩解與武將群體的冒起
第十講 中古早期的暴力橫行與軍事化措置
第十一講 宗教信仰與戰爭暴力
第十二講 文學中的戰爭想像
第十三講 世界史視野下的古代中國戰爭
· 學期論文 (約7000字) 70%
· 導修口頭報告、評論及討論表現 30%
注意:如因疫情或其他因素影響而不能在校園內進行面對面授課,本課程將改為透過以ZOOM網上形式進行。惟課業要求不變,即同學仍需繳交論文,而導修環節的口頭報告與討論,則轉為以ZOOM網上形式進行。
待定
第一講 導論:為甚麼要研究古代戰爭?
本週閱讀:
–Victor Davis Hanson, “Why Study War?” City Journal (Summer 2007)
第二講 軍事史研究的一些概念、術語及學術現況
本週閱讀:
–Jeremy Black, Rethinking Military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04. pp. 26-65.
第三講 早期社會的集體暴力
本週閱讀:
–R. Brian Ferguson, “The Birth of War.” Natural History 2003(July/August): 28-35.
–Roderick Campbell, “Transformations of Violence: On Humanity and Inhumanity in Early China.” in Roderick Campbell ed., Violence and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Social Violence in History and Prehistory. Oxford: Oxbow Books, 2014. pp. 94-118.
第四講 華夏國家的建立與貴族武裝的登場
本週閱讀:
–Wicky W. K. Tse, “Warfare.” in Paul R. Goldin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Early Chinese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18. pp. 319-335.
第五講 軍國體制與全方位戰爭
本週閱讀: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1990),頁49-96。
–Wicky W. K. Tse, “Cutting the Enemy’s Line of Supply: The Rise of the Tactic and Its Use in Early Chinese Warfare.” Journal of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 6.2 (2017): 131-156.
第六講 亂世中對暴力的思考
本週閱讀: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頁356-397。
—-Christopher C. Rand, Military Thought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7. pp. 97-128.
第七講 大一統帝國的戰略順序
本週閱讀:
–謝偉傑,〈論漢高帝一朝的北境動亂〉,《漢學研究》25: 1 (2007.6): 31-58.
–Mark Edward Lewis, “The Han Abolition of Universal Military Service” in Hans van de Ven ed., Warfare in Chinese History. Leiden: Brill, 2000. pp. 33-75.
第八講 帝國之下的軍事文化與地域分野
本週閱讀:
–邢義田,〈 試釋漢代的關東、關西與山東、山西〉,載氏著,《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180-210。
–Wicky W. K. Tse, The Collapse of China’s Later Han Dynasty, 25-220 CE: The Northwest Borderlands and the Edge of Empire. London: Routledge, 2018. pp. 55-97.
第九講 帝國崩解與武將群體的冒起
本週閱讀:
–川勝義雄 著,徐谷芃、李濟滄 譯,《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85-123、154-186。
–Wicky W. K. Tse, The Collapse of China’s Later Han Dynasty, 25-220 CE: The Northwest Borderlands and the Edge of Empire. London: Routledge, 2018. pp. 98-136.
第十講 中古早期的暴力橫行與軍事化措置
本週閱讀:
–唐長孺,〈《晉書》〈趙至傳〉中所見的曹魏士家制度〉,載氏著,《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三聯書店,1955),頁30-36。
–Edward L. Dreyer,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War of the Eight Princes, 300-307.” in Nicola Di Cosmo ed., 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112-142.
第十一講 宗教信仰與戰爭暴力
本週閱讀:
–劉淑芬,〈從民族史的角度看太武滅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本1分 (2001) ,頁1-48。
–Chi-tim Lai, “Daoism and Political Rebellion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n Frederick Hok-ming Cheung and Ming-chiu Lai eds.,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Europe and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77-100.
第十二講 文學中的戰爭想像
本週閱讀:
–David A. Graff, “Narrative Maneuvers: The Representation of Battle in Tang Historical Writing.” in Nicola Di Cosmo ed., 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143-164.
第十三講 世界史視野下的古代中國戰爭
本週閱讀:–Wicky W. K. Tse, “Violence and Warfare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in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Violence, Volume I: The Prehistoric and Ancient Worlds, edited by Garrett G. Fagan, Linda Fibiger, Mark Hudson and Matthew Trund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pp. 277-295.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